返回

第二百七十三章:卢植:这竖子告老夫的家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百七十三章:卢植:这竖子告老夫的家长? (第1/3页)

    见曹嵩低下头,刘辩微微颔首。

    曹嵩呢,是没有什么坏心眼的,只不过是立功心切,或者说是贪慕那主持常平仓可能带来的巨大声望

    常平仓这件事,办好了就是天大的功德,民间百姓不仅要为这个主办人刊石纪功,甚至是生立祠,死立庙!

    桑弘羊没有被立祠立庙,完全是因为孝武皇帝穷兵黩武打得海内荒芜,硬生生将桑弘羊“生立祠死立庙”的资格给打没了。

    当常平仓都压不住粮价,苛捐杂税却日益繁重时,百姓的怨气无法直指皇帝,自然就倾泻在桑弘羊身上了,因此百姓别说感谢他了,没把他家祖坟挖了都算客气了。

    不过,立祠立庙也不是寻常人有资格得到的荣耀,黄巾之乱后,朝廷严令禁绝淫祀,也就是禁绝非官方许可的祭祀。

    无论是建设神明或是非大汉历代君王的祠庙,或是为之设祭,组织者都是要处以死刑的,至多只能在石碑上刻录其功德生平。

    上月左冯翊丁原奏报,颌阳县令曹全在凉州羌乱后,慰藉老人,照料鳏寡,以私财买米粟,赈济残疾盲哑,逃离颌阳县的百姓们听说曹全实施仁政之后全部回到家乡,重新登记户口,根据田册的记录归还百姓原有的土地,为百姓所感念。

    县丞王敞等便率众集资为其立碑颂德,左将军府长史李儒也是颌阳县人,因此遣族人代为募捐五万钱,并托董卓出面,请动“凉州三明”、故太常卿张奂之子,以草书中的章草闻名的张芝为曹全书写碑文。

    寻常人也许要等个一年半载才能走完这个审批流程,甚至大部分情况下,这份奏疏都不会引起关注,被搁置直至消失,但若是在座的重臣被百姓立祠庙,谁还敢卡这个审批流程一年半载甚至是无视?

    因此若说谁不贪慕这桩功德,那定然是假的,瞅瞅三公九卿们眼中难掩的热切,连一向持重清直的尚书令刘陶和尚书仆射羊续都坐不住了。

    刘陶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道:“国家,既然此事不归于大司农署,不如由尚书台来牵头,交由民曹尚书冯芳主理如何?”

    民曹尚书冯芳有一女,被太上皇后看中,有意纳入天子后宫之中,如今正在家中由宫里的姬傅教导宫中礼仪,也就是说这冯芳也算是外戚了。

    虽说是冯芳此人早年曾与宦官结为姻亲、被宦官所扶植提拔,但对于冯芳的能力,刘陶还是较为认可的。

    既然这常平仓的事务如此重要,那交给天子信得过还有能力的外戚,岂非更好?

    同时作为尚书令,他刘陶也能分到一杯羹。

    羊续虽以清直著称,此刻也难抵诱惑,紧接着补充道:“有太傅和三公录尚书事,又有侍中寺的侍中、黄门侍郎和治书常侍平尚书事,想来此事也难以出现纰漏。”

    随着羊续的话音落下,不得不说一干重臣也都动了些心思。

    到了他们这个身份和地位,能让他们心动的东西已然不多了,三公九卿已然是立于顶点的官位了,那自然就是好个名。

    即便不是主办人,只要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或是在家族志里记录这桩事,也能流芳后世。

    羊续的话表面上是在说,有这么多重臣一同监管,常平仓的腐败问题应该很难发生,但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所有人,选择将常平仓事务交给尚书台是最为公平的分配方式,这样大家都能分到一杯羹。

    当然,按照这般分配,那九卿就只能分到个空碗了。

    今天这场小会,明面上就是分成两大阵营,外朝的三公九卿和内朝的尚书、侍中寺。

    但大锅饭终归是分小碗吃的,三公和九卿各有各的碗,尚书台和侍中寺亦然。

    羊续一口气拉拢了地位最高、权力最盛的三公,还邀请了作为天子心腹的侍中寺上桌吃饭。

    一锅饭,装满了三个碗,九卿的碗里没有吃食,他们还能同时和三方既得利益者闹腾?

    不满也得憋在肚子里!

    尚书台斗不过三公,还斗不过你们这群没有录尚书事之权的九卿吗!

    刘辩对羊续倒是也有些刮目相看,他没有预料到羊续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竟然还有这样的一面,忠直之臣也有未必缺乏政治手腕呐。

    只是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