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汉兴十二剑!(6K,求月票!) (第2/3页)
隐患更大。
刘辩目光转向羊续,明确给出了拒绝答复,斩钉截铁道:“除非黑山贼尽数下山当良民,否则朕绝不允招安!”
“绵延千里的太行山脉能威胁到河南尹了,朕岂容帝都处于贼寇刀锋之下?”
刘辩缓缓起身,手持木棒,点向身后早已备好的巨型舆图,划出几条向北的进军路线,自有内侍沿着天子的木棒划过的路线用朱笔涂抹标记,沉声道:“况且尔等皆知,朝廷五年后必北伐鲜卑。届时无论大军出并州或幽州,辎重必经黑山贼劫掠范围。若军资有失,便是前线十数万将士的灭顶之灾!”
身为天子,怎么可能不希望青史留名?
中兴大汉是留名的机会,但若仅仅是恢复国力还不够。
朕要让汉文明超越长城的封障!
但这条道路上,挡在他前头的不只是诸多胡人,竟然还有一群苍蝇般孱弱却恶心人的黑山贼拦路,这是刘辩绝不能容忍的事情!
卢植望向意气风发的天子,对弟子的志向深感欣慰,点了点头附议道:“国家明鉴,依臣之见,张燕断不会接受此等招安条件,不必遣使徒费一条性命了。”
嗯,本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剿贼怎么需要浪费汉使的性命呢?
皇甫嵩没有插话,只是眉头紧锁,脑中复盘着张延的这一战,面上毫不掩饰对他的鄙夷,拱手道:“国家,臣的名气在冀州应当还有些功效,不若臣亲赴冀州坐镇,至少不致让贼人再这般张狂。”
皇甫嵩的名字,在冀州自然是管用的。
毕竟实际上平定黄巾之乱的最大功臣,最终在冀州的太平道腹地剿灭张氏兄弟,皇甫嵩是首功!
以皇甫嵩的名气,别说在冀州,无论是去哪里都足以震慑人心。
“后将军乃是大汉首屈一指的名将,但卢师近来忙于政务,还是要由后将军来坐镇中军,继续负责中军的操练。”刘辩抬手虚按,没有准允皇甫嵩的请战,转而看向董卓,目光锐利,道,“仲颖!黑山贼一事,朕不管你用何手段,务必给朕解决干净!”
刘辩拒绝皇甫嵩自有考量。
其一,皇甫嵩作为大汉首屈一指的名将,用来剿灭黑山贼显得朝廷太不自信了,这会给人造成一种大汉只能依靠皇甫嵩来解决黑山贼的印象,好像大汉没有其他人能够领兵。
其二,皇甫嵩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了,连续两年都让他在战场上操劳终归还是有些不妥的,恐伤元气,未来北伐鲜卑他还得继续出力呢。
其三,刘辩觉得皇甫嵩不够激进,担心他对黑山贼的处置太过保守。
山匪,任何时候都要剿灭!
但皇甫嵩有时候过于优柔寡断了,难免还有些妇人之仁,因此刘辩选择派出董卓。
嗯……若是刘辩对于皇甫嵩“妇人之仁”的评价被凉州豪族和羌胡听到,没准会忍不住骂娘。
谁妇人之仁?
皇甫嵩?
是谁在凉州一连筑造了七、八座京观的!
你说皇甫嵩妇人之仁?
但相比董卓,刘辩只能表示,皇甫嵩这个激进派还是太保守了!
你皇甫嵩再激进,和敢一把火烧了雒阳城,还掘了大汉历代帝王陵墓盗取里面财宝的董卓比,也配称激进?
当然,这不过是玩笑话。
皇甫嵩的用兵更偏向煌煌正道,更擅长的是正面作战,也的确会顾及到山上的老弱妇孺不好施展许多手段。
但董卓没有那么多束缚,也没有太高的道德底线,不会顾及山上黑山贼家眷的那些老弱妇孺,什么阴毒的手段都不介意使上。
从贼的老弱妇孺,也是贼!
凭什么他们享受了家里作为贼人的丈夫、兄弟、儿子为他们劫掠来的利益,却可以不承受那份作为罪责?
这不是小偷小摸的窃贼,而是叛国劫掠百姓的叛贼!
刘辩不是没有给黑山贼从良的机会,宣布了对昔日加入黄巾军的百姓既往不咎,只要安心回到籍贯所在地,重新在户籍上登记造册便赦免罪行。
如果没有田地,官府还会发放足以养活这一户人的土地,甚至为了鼓励流民归乡,朝廷还会负责路途的饮食并给予归乡后半年赋税的免除。
这件事在冀州、幽州、青州和豫州等受黄巾军荼毒较严重地区都得到了很好地落实。
但既然贼人不愿意从良,那也怪不得刘辩残忍。
甚至于若不是放火烧山实现不了烧掉整个太行山脉的目的,刘辩宁可一把火连人带山烧干净了事。
对黑山贼的残忍,何尝不是对冀、并、三河百姓的仁慈呢?
硬生生拖着,为了号称的“百万人”,而伤害剩余四千九百万大汉子民的利益?
若是刘辩有两全其美的手段,他自然不介意使用,但很可惜没有,他也不会受到电车难题的绑架。
作为大汉这辆金根车的驾驶员,他会毫不犹豫选择驾驶着这辆金根车,用车轮狠狠碾过那所谓的“百万人”的尸体。
“末将领命!”董卓咧嘴一笑,抱拳应诺,还得意地朝皇甫嵩挤眉弄眼嘚瑟了一阵。
倒不是两人不和,而是作为武将,皇甫嵩和董卓早就在雒阳待腻了,但又没有战事,幽州那头的事情天子也没有让他们插手,实在是闲得慌。
因此董卓这种炫耀,大概类似于两个想要新玩具的小孩,但新玩具只有一个,其中一个小孩得到了新玩具,和作为朋友的另一个小孩炫耀。
皇甫嵩白了董卓一眼,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但那一声冷哼却是暴露了心中羡慕。
“董仲颖,你也莫要得意忘形。”刘辩语气转冷,带着几分警告之意,道,“先前让阿望传的话,绝非戏言。此事若办砸了,朕定扣你食邑!”
天子话语虽含威吓,殿中众人却眼观鼻鼻观心,全然不觉得天子严苛。
天子交办之事若办不好,罢官夺职都是轻的。
扣点食邑,如同小儿犯错打手心,象征性惩罚罢了,算得什么?
相比之下瞧瞧张延,都闹到了要问斩的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