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殿下但有所求,天必应之! (第2/3页)
些风雨。
不多时,郑玄拄着竹杖,脚步虚浮地步入正堂。
观其面色,即便烛火摇曳,也依旧能从上瞧出些许憔悴之色,显然受禅之礼也将这位天下公然的大儒难住了。
随着郑玄的到场,古文学派的士人们又一次展开了没有太多意义的讨论之中,张纮侧目看向濮阳闿,却见濮阳闿正端坐着,右手轻捋胡须,摇首示意他稍安勿躁。
当讨论从白热化过去后,气氛稍稍沉寂了几分,而堂中诸多士人也纷纷面露疲惫之色,还有不少在辩经之中过于积极的人大口大口地啜饮着蜜水止渴。
而这时候,濮阳闿眸光中流转过一道精光,起身离席站在大堂正中央处,朝着前后左右的古文学派士人各伏地一拜。
这般大礼也不免让其余人有些诧异,甚至是不安。
儒家终归是讲究“礼”的学派,即便是辩经也必须要有礼。
对,我辩经时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辱骂你爹妈了,甚至辱骂你祖宗十八代了,但是我在辩经前是不是向你伏地下拜了?
我都提前向你道歉了,你凭什么说我无礼,凭什么向我问罪?
分明是你没有容人之量!
濮阳闿的辩经实力,在座众人都是清楚的,若非濮阳闿治经水平高超还不站队,今古文学派也不至于联手打压他。
因此不少人都做好了大意失亲妈的准备了。
郑玄亦是大惊,眼见濮阳闿如此,他都有些坐不住了,踉跄着起身,连忙扶起他,挤出一抹笑容,握着他的手轻轻拍了拍,不断向濮阳闿使眼色,道:“子宽这是何故呢?今日堂中皆是同道之人,有话但说无妨,快快请起。”
濮阳闿与郑玄对视一眼,他听懂了郑玄话里的意思。
今天在场都是古文学派的士人,而且都是核心成员,大家伙都是为了太子殿下和古文学派的利益而在这里讨论,给老夫个面子,有话好好说,千万别搞事情。
然而濮阳闿并没有接受郑玄的暗示,只是用手指在郑玄的掌心中划拉了几下,郑玄先是错愕,旋即又看了眼张纮,微微叹气,也没有再试图阻拦濮阳闿。
太子殿下安排这对师徒办差,他还能反对什么呢?
躺平了,摆烂了,反正肯定不会是好事。
如果是好事,直接跟他交代,或是向卢植以及荀爽、蔡邕这两位太子的未来丈人交代岂不是更好?
而且濮阳闿治《礼记》,太子选择濮阳闿来做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