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受禅仪典 (第2/3页)
典的细节敲定了,再着手筹备相关事宜吧。”
倒不是刘辩故作矜持,这些古文学派的大儒们都会下场替他辩经,他也想当皇帝了,而刘宏也急切着想要当太上皇,在太子党这个小团体内部,他还有什么矫情的必要?
他是真觉得完全没必要这么心急。
项目计划就新建了一份文档,确定了项目名称和类别,除此以外连一个字都没动,这时候去采购项目所需物资?
禅让的流程、规制,这些细节或许是由于上古时代过于久远,亦或许是始皇帝和项羽的两把火彻底将其付之一炬。
古文学派二百余名士人分别进入东观和兰台进行了细致的考据,却都没有在古籍中找到任何有关尧舜禅让的仪典描述。
有人提出赵武灵王禅位于赵惠文王和燕王哙禅位于燕相子之的先例,但郑玄却认为这并不能为他们设计受禅仪典提供任何参考价值。
实在是这两位的受禅仪典太过寒碜,甚至可以说是仓促禅让,这不符合天子之礼,因此这件事也一直被耽搁了下来。
初闻此事之时,刘辩也有些哭笑不得。
这局面,就好像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谋朝篡位的权臣,因为没有前辈留下的攻略,所以不得不自己去一点点摸索篡位的流程,最终成功篡位也为后世的同行们留下了一份攻略。
就比如自某位丞相之后,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及加九锡便彻底沦为了权臣篡位四件套了。
刘辩总觉得,他没准也会具备那位丞相的影响力,为后世的大孝子们留下一份上位攻略。
“臣等惭愧。”
刘辩的话语让殿内的几名古文学派巨擘不由一顿,纷纷起身离席,向太子行了一礼以示歉意。
这确实是他们的失职,都快两个月了,他们却毫无进展。
不过刘辩也没有苛责他们,反而缓缓起身,上前亲手扶起郑玄、卢植、荀爽等人。
开天辟地头一回的事情,急躁不得,而且也不能急躁。
这会显得他对于登基这件事很急迫,这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
对内他可以表露真实态度来激励众人,但对外,作为一位朝野公认的贤太子,他应当对受禅登基这件事秉持着不主动、不拒绝的态度,方能显出贤太子的雅量和气度。
“你们这一个个的,怎么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