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孤和大汉五千万子民等着你们立功的消息 (第2/3页)
见。
刘焉是很反感胡毋高这种人,即便胡毋高面上说得天花乱坠,什么忍辱负重委身侍贼,但都能当上三公九卿的老政治家们都不是傻子,这套说辞哪里能糊弄得了他们?
当年又不是没用过这种手段,从一个派系跳槽到另一个派系,你胡毋高这是班门弄斧了。
说白了,就是个从贼的小人眼见大事不妙,临阵倒戈以迎王师。
向来正直刚烈的尚书仆射羊续也同样支持刘焉的观点,厌恶叛汉逆贼的尚书令刘陶亦然,唯有卢植考虑到太子的意见选择了保持中立。
平心而论他也是赞同刘焉、刘陶和羊续的观点的,但太子却认为,值此并、凉二州正在闹叛乱之际,一个忍辱负重、委身侍贼的义士形象,实在是太有利于朝廷正面形象的宣传。
让天下人看看,不是我大汉失了人心,真正的义士们正在忍辱负重。
而我大汉对待义士皆赐予重赏!
胡毋高的关内侯爵位,不亚于用喇叭高呼“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卢植能理解自家弟子的想法,就眼下局势的确不失为一手妙,但他始终担心日后有人会为了当官而从贼。
不过卢植也明白,这位即将登基为帝的弟子终归是人君,尽管他心里是持反对意见的,可若是决策层集体反对,太子的面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卢植最终提议,给胡毋高封个关内侯,但不给予任何官职,毕竟关内侯听上去终归是比寻常官职更加诱人的。
而且关内侯又不能世袭,顶多是忍着恶心看他蹦跶个十几、二十年罢了。
“拜泰山义士臧霸为忠义校尉,封关内侯!”
诏书中对于臧霸这些旧时版贼,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并以“泰山义士”取代“泰山寇”的称谓,也算是以朝廷的名义背书,为臧霸洗白了过往的履历。
如果说胡毋高的封侯是在鼓励叛军内部的分裂,而对于臧霸等泰山寇的关内侯爵位的封赏,则是在鼓励那些有前科、底子不干净的人,勇敢地投入大汉的怀抱之中。
只要你敢举义抵抗叛贼,并约束部众,不劫掠,听号令,朝廷不仅既往不咎,还赐予爵位!
当然,你要是不听话,要是四处劫掠,那不好意思,洗白机会就一次,你不珍惜,自然有人提着你的脑袋来珍惜。
处理完这些繁杂政务后,刘辩揉了揉发酸的眉心,长舒一口气,准备享受难得的休沐假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