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另类视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另类视角 (第3/3页)

人负责。权力只为权力来源负责,不对权利本身负责。

    几千年的演化,把底层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中式精英的傲慢。我“爱”民众,与民众无关,我是为民众好。不会说话的民众,几千年了,第一次开始政治表达,税基的萎缩难道不是话语?精英可以随意玩弄公权力,直到财政崩溃。直到平衡组织本身,或者把自己吃光。

    我看人家不想平衡自己,平衡自己就是背叛权利来源,权利是人组成的?别人为什么听你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你断人财路,别人怎么听你的?权力自然变得松散。下一个人再为了权力,大撒币,再哭一哭百姓,政治的劣化直到玩完。所以只能开疆拓土,搏一搏,当然胜了可以扩大税基,输啦,完的更快。有核弹的今天,只能贵族战争的今天,有敌人的今天,你能开疆拓土多少?

    不看好。

    (央地财税,原来是地方八成,中央两成,90年代改革后五五分。参考温铁军,温老的视频。

    我书里说的清末的国家财政结构,土地占绝对大比重,去掉农民的消耗,地主作为包税人收取三分一?地方政府三分之一?中央占三分一?还有直属的海关税收,一些专卖垄断财源,大概这个样子。

    我说过清末的政治表达是比较精致的,就是换个皇帝,原来的能量分配模式也不一定有人能拿出更好的方案,所以除了吃不上饭的人,对有产者来说意义不大。换个皇帝,税收和分配还是老样子。

    现在国家财政表达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地方上又表达为转移支付,有些省份人力流失,人力是一种资源,所以在政治上表达为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给民众的?也没错,但主要还是补贴政府,教育,医疗等负责社会秩序的机构。

    不怕贫,患不均。沿海的飞黄腾达,政策偏向,贫富差距一定程度在撕裂社会。

    所以有些地方在发地方债,债是国家信用,地方发债,投资自己,就是在稀释国家的财富。有穷有富,有的人有一块,有的人有100,平等的稀释钱,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二次分配。

    当然有的人,抱着的是二次分配,心里还想着点民众。有的人完全就是给自己二次分配,左手倒右手,公债变私财。比如?独山县什么的。这种立体式塌方腐败。你要稀释财富,要二次分配,但有的地方连可以投资的方向都找不到。国家修路,三通一达,可以投资赚钱的方向私人资本早就进入抢先机了。不盈利,能保本的也有政府投资进入。

    到最后就是找不到方向,所以巧立名目,今年修路,明年拆了,重新扩宽,反复的为了花钱而立项目。

    原来环村有双向车道,修好三五年,然后重修四车道。就村子的人口,经济活性,第二次修路的经济效应,恐怕也就百分之二十把,不能再多了。

    对应我说过的,国家的债务扩张不能对应实体经济,出现大量的亏空。随着时间拉长,变成不良资产,借债搞出来的实体产业,不能对应债务。

    开始出现大量债务违约,地方对花钱没节制,扩大债务规模。所有的一切都是站在稀释国家财富的基础上的。

    因为债务拉动经济,创造需求,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岗位,随着创造出来的需求消失,产能过剩,要不要倒闭小型企业?裁撤岗位?经典的生产过剩大萧条。

    计划是开拓海外市场?先创造生产力,然后给生产力找方向,走出去,嫁接到海外市场。

    现阶段,海外市场不够大,不能消化生产力,所以化债阶段。也就是大萧条。换个名词,毕竟资本主义危机,怎么能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因为要钱来化债,平衡国家财政,二次分配维持社会稳定,所以想要蚕食西方的高利润产业,所以要花钱,上政策倾斜。扩大财政压力。自然导致西方敌视,从韩国,日本,美国,到欧洲,要么投降融入,要么上关税壁垒。

    赌的是对手卷不过我们,赌的是对手不敢打仗,赌的是对手不能团结。)

    内部压力和外部竞争力的的综合平衡,优化,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平衡。

    世界上永远不缺想要 躺着赚钱的人,但随着时间躺着赚钱的人都会被淘汰。

    让你自己和想要的生活,保持性价比才能存在,欲望平衡能力才会被市场经济接受。

    时代改变人,人从来不曾改变时代,阶级矛盾是随着时代进程变得平衡。但谁能推动时代改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