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快刀斩乱麻(下) (第3/3页)
人塞给了他,莫非真的是坦坦荡荡,没有私心?
总不能是猖狂至此,觉得在四川已经无人可制了吧?
不过想来也是。
四川制置使本来就特殊,地位要高于寻常制置使,同时还带着宣抚使的职责,更是将提点刑狱司挤兑的快要没影了。
而如今主管财权的转运使王炎明显是跟陆游穿一条裤子的,再除去一个远在汉中总揽吴璘大军后勤的提举常平司,陆游在此时是真的无人可制。
但是宋国体制乃是层层掣肘,层层镇压的,而且无论是何人都无法堵死消息渠道,因此,只要李重能搞出真凭实据来,不怕陆游能一手遮天。
而李重似乎也明白这一点,他强自压抑心中愤怒,躬身得令,随后就不顾骚臭味,拉着王友离去了。
王府发生灭门惨案,自然是瞒都瞒不住的,尤其是在市井文化蓬勃发展的宋代。
很快,各种乱七八糟的流言满天飞,引起人人自危之余,却也让百姓好奇,这王氏到底是惹了哪路奢遮人物,以至于遭遇了灭门之祸。
到了第三日,流言已经彻底传开。
市面上的说法大约有两种。
一种是说陆游陆相公与王会起了龃龉,这陆相公乃是个小心眼至极的人,立即就派人去将王会灭门了。
另一种则是说王家贪了军屯不说,还强娶人家的大闺女小媳妇,让那些贼配军怒火中烧。
如果单是这样也就罢了,可关键在于王会此人好色如命,将那些军屯百姓全都变成佃户之后,发布了一个荒唐至极的命令:无论哪家的闺女出嫁,都要将新娘子送到王府上三天才成。
这下子那些贼配军终于忍受不了,潜入了成都府,将王氏男的全杀了,女的全都掳走,抢上山作压寨夫人了。
这两种流言,第一种只涉及政治斗争;
第二种却融合了情色、暴力、金钱以及一丝天道循环报应不爽。编折子戏都不一定有这么全面。
用膝盖想都能想明白到底哪个说法流传更广了。
很快,很快啊!
第一种说法就销声匿迹,第二种说法越来越邪乎,已经有将王氏大宅子比喻成销魂淫窟的感觉了。
而另一边,李重对于王友的询问也逐渐变成了审问,力度也越来越大。
然而王友却似乎得了失心疯一般,一口咬定他听得一清二楚,就是四川本地军卒干的。
李重到最后已经无法,他干脆坏了规矩,将所有官员小吏撵了出去,亲自对王友说明利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且直接说明了陆游在宋国体制之内,是不可能为所欲为的。
而且王氏在朝堂中还有关系,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但凡有家族的士大夫都不会袖手旁观,只要王友能咬上陆游,陆游就死定了!
王友明显是畏惧到了极点,但他依旧一口咬定,灭门惨案乃是由于王氏宗族吞了军屯引起的。
让李重格外愤怒之余,又十分无奈。
而到了十月中旬,也就是大案发生之后的第十日,案情终于有了巨大突破。
却不是李重希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