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一章 致知格物最为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一章 致知格物最为难 (第2/3页)

只有你我来做,方才能勉强压住,王雄矣却是不成的。这不怪他。”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孔氏,王雄矣的辎重总管朱熹现在就在兖州,他在前几日向我递了几封文书,其中一封十分有见地。”

    说着,刘淮眼中竟然有些异彩:“朱夫子,想要借此机会,改革儒学。”

    魏胜也眯起了眼睛。

    说实话,如果这不是暗室之中,而是刘淮光明正大的说出来这些话,那么如今的士大夫就会认为刘淮与朱熹二人八成是疯了。而后世的史学家八成会疯了一样寻找各种典籍文书,来记录儒学发生变革的重要时刻。

    魏胜虽然识字,甚至舞文弄墨也有一定水准,却真的干不了讨论儒学的事情。

    当然,刘淮也够呛,什么理学道学心学之类的,他最多也就能复述一个大纲,具体各派有什么差异,他也解释不上来。

    但通过朱熹送来文书中的只言片语,刘淮发现,这名大儒苗子,竟然试图把自然科学缝进儒学之中。

    好家伙。

    刘淮直呼好家伙。

    蝴蝶效应这么厉害吗?怎么朱熹参与了一次北伐之后,思想竟然能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

    关键是,这种手段具有一定意义的可行性。

    因为在历史上,牛顿牛爵爷就是将自然科学缝进了神学之中,才让自然科学被广泛认同。

    这不是扯淡,牛顿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带他嫁给了一个牧师,而他的母亲整个家族全都是虔诚信徒与神职人员,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他不是神学家才不奇怪。

    在牛顿一生的著作中,84%是神学著作,16%才是自然科学著作。牛爵爷之所以研究物力是为了更好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不是为了别的。

    牛顿的宇宙观更牛逼,他认为上帝只创造宇宙,给了宇宙一个第一推动力,就任由人类发展,不再管了。

    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机械宇宙观。

    而上帝将世界运行的规律藏在了宇宙中,任由人类发现。所以牛顿每发现一条定律之后,总会赞美上帝:这些和谐美,不正是表明,这广阔的天地间存在一位无所不能的上帝吗?

    后来牛顿与莱布尼兹的矛盾,除了微积分以外,还有就是莱布尼兹觉得上帝不会这么无聊,‘不会给宇宙上发条’。

    朱熹此举,也算是强行复刻历史了,刘淮觉得某一天朱熹发现一条定律之后,一定会将这自然定律与先贤大儒的言论联系起来。

    而朱熹的思想转变,原因很简单。

    他跟杨倓、徐尔雅等医学院教授混到一块去了。

    且说,儒学之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方法论的缺失。

    我知道得求得真知,那么该怎么求呢?

    古典的方法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话总结就是:要多想。

    学了之后多想,想了之后多学。

    那学的与想的到底是不是真理呢?

    不知道。

    历朝历代的大儒们也在完善学说,到了如今‘程朱理学’的时代,又有新的方法论。

    那就是‘格物致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进步,因为总算挨着一点唯物的边了。

    如果朱熹按照历史的发展方向,就会完善‘道问学’。

    通俗一点就是:人心中存在真理,却必须要通过格物来学到。

    但到底该怎么格物。

    不好意思,不知道。

    大家各自发挥吧。

    各自发挥就会出现问题,到了明朝的时候,儒学已经完全走偏了,走到了唯心主义。

    也就是宋朝陆九渊与明朝王守仁所坚持的心学。

    既然格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