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413 要开战是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413 要开战是吧? (第2/3页)

  裴元应了一声,忽然心中一动,已经有了遮掩的说辞。

    当即将那纸文字还给王琼,随后说道,“刚才和王公一番交谈,听着像是为了户部的事情烦恼?”

    王琼这会儿也没什么好遮掩的,点头说道,“不错。杨阁老包庇孙交,让老夫的弹劾落了空。如今孙交不倒,老夫在户部就有些难做了。”

    裴元听完,笑着指了指那张纸,“所以破局的方法,就在王公刚才所书的那些东西上啊。”

    裴元也不卖关子,直截了当的说出了其中关节。

    “既然朝廷有意让陆完去担任左都御史,那是不是意味着,陆完的兵部侍郎空出来了?”

    “我看王公刚才的文字,胸中颇有韬略。”

    “当今天子又是喜爱武事的,看了定然会赏识王公。”

    “若是王公从户部转任兵部,岂不是能和那孙交,就此一别两宽?”

    “这……”王琼愣了愣,似乎并没想过这种可能。

    在历史上王琼是熬跑了杨潭和孙交,才当上了户部尚书。

    可是那俩也是有背景的,滚蛋没多久就卷土重来,又轮流当了户部尚书。

    王琼最后退避去的就是兵部。

    王琼在兵部任上也做得很好,算是没有辜负他的一身才学。

    可惜,那时王琼与杨廷和一系已经势同水火了。

    相比起杨廷和那边党羽如织,王琼手中只有王守仁一个凶猛的打仔。

    两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等到宁王叛乱结束之后,带路党的杨廷和一系趁着朱厚照溶解,一举成为了大明忠良,功劳最大的王琼和王守仁,全都没落得好下场。

    王琼流放充军且不提了。

    王守仁这个最大功臣,坚守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站出来坚决力挺王琼。

    他在平叛奏书中慷慨陈词,归功王琼,而只字不提内阁。

    内阁做的也很绝,遍论功绩,却只字不提王琼。

    面对着只要妥协就能兑现自己大功,获封伯爵的局面,这位后世有着圣人之名的王守仁,做出了什么选择呢?

    ——新建伯?

    ——老子不要了!

    王守仁在《辞封爵疏》中公然为王琼不平,“王尚书未蒙显褒,而臣独冒膺重赏,是掩人之善矣”。

    杨廷和自然气炸了肺。

    踏马的,历史是我写的啊!是我写的啊!

    我这就回家黑你!

    于是在《武宗实录》中,这场南昌平叛,就成了王守仁以首级论军功,大肆屠城。率领乌合之众趁夜色滥杀灭门,冒领军功。

    还足足杀死了几万南昌百姓。

    要知道《内地征讨应废除首功疏》在历史上就是王琼提出来的啊,而且就是针对彭泽在四川滥杀提出来的,作为王琼唯一的知己,王守仁怎么可能犯这种错误。

    而且各种的史料记载,也和《武宗实录》大相径庭,反倒是记录了王阳明严明军纪的事情。

    之后杨廷和更是下场乱咬,几乎把王阳明的“心学”打成邪教。

    但这样的小丑举动又能改变什么呢?

    一切都敌不过王阳明临终的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裴元作为暗戳戳的小人,当然对这战力爆表的二人组也很警惕。

    只是裴元做不出杨廷和那样无耻的行径。

    做不出杨廷和那样无耻的行径,又担心会被这二人组蹲草爆锤,那该怎么办呢?

    嗯。

    ——把他们送去和杨廷和对线就行了。

    贺环是这样,大小王也是这样。

    裴元之所以看中了王琼手中那篇文字,就是因为刚才那一瞥,瞧见了王琼文中对彭泽的抨击。

    裴元正好可以趁机安排一番。

    于是裴元便对王琼说道,“裴某正好在追查山东的罗教一案,这次回京也是来向天子回报进展的。”

    “天子与我甚善,时常便有闲言,裴某可以趁机替王公将这些东西递上去。”

    “就算天子或者旁人问起来,也是裴某自作主张的事,不会有损王公清誉的。”

    “这……”王琼顿时有些心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