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谋 (第2/3页)
之威势,平定朝鲜之武功,力排众议,迁都长安,改元太康。
袁熙:长安,王者之基。
。。。。。
几经周折,荀彧也终于投靠了曹操。
有道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荀彧能投靠曹操,说明曹操也不见得有多坏。
曹操大为高兴,“此吾之张良,真乃天佑我也!”
于是,任命他为奋武司马。其实曹操这里把荀彧,当成自己的张良,其实用意自诩自己为高祖也。
这和袁熙把许褚比作樊哙,贾复一样的道理,抬举别人也捧高自己不是吗。
河北方面,公孙瓒派田楷与刘备去夺取青州,刘备被任命为平原太守兼国相。
其实公孙瓒虽然呲牙必报,但是对朋友还是够意思的,不过,后来刘备却没。
关中这边,董卓做了太师,地位在诸侯王之上,他对尚书台、御史台、符节台发号施令,尚书以下的官员,都要到他的太师府,去汇报和请示。他已经放飞自我了。
长安郊外西北的郿坞,也已经修建了好了,一个巨大的堡坞,墙高七丈,厚也有七丈,里面存了足够吃三十年的粮食。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
。。。。。
有一次他对亲信说:“大事告成,可以雄据天下;如果不成,守住这里也足以终老,此生足矣。”
乱天下的毒士李儒,最终还是错付了董卓,董卓的雄心自从见到帝京的繁华后,就不断开始消磨了,失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所以成功容易,如何守住才难。
所以,为何刘备能在三国出彩了,百战百败而不折其志,初衷不变,哪怕他虚伪,但是虚伪一生,始终如一,又有谁能做得到? 也就刘备一人而已。
就在天下豪杰,各自勾心斗角发展势力时,袁熙也做了些筹谋。但当务之急是,增长威望抢夺地盘,还有就是解决长安的事情,但这急不来,还得一步步稳进。
郭嘉在袁熙“暗卫”的,不分昼夜地监视下。无奈在军中做了他的主簿,兼理一些军中日常事物,袁熙帮他购置了一套宅院,并赏赐了郭嘉一些钱帛。
。。。。。
192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