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 (第2/3页)
发现了一些线索。在案发时间前后,一个身穿黑色雨衣、头戴鸭舌帽的男子出现在监控画面中。他的身形有些佝偻,走路姿势略显怪异,在小巷附近徘徊了一会儿后,便匆匆离开了。
“这个人非常可疑。”苏然指着监控画面说道,“从他的行为举止来看,很有可能就是凶手。我们要尽快确定他的身份和行踪。”
为了尽快找到嫌疑人的线索,苏然带领警员们展开了大规模的排查工作。他们走访了案发现场附近的居民、商户和工厂,询问是否有人见过可疑人员。同时,对全市的旅馆、网吧、出租屋等场所进行了地毯式的搜查。
然而,几天过去了,排查工作却毫无进展。嫌疑人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踪迹。苏然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他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嫌疑人就越有可能逃脱法网,受害者的冤屈也就越难得到伸张。
一天晚上,苏然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中的案件资料,陷入了沉思。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着案发现场的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被忽略的线索。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份现场勘查报告上,上面提到在现场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粉末。
“这些粉末是什么?为什么之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苏然自言自语道。他立即打电话给法医,询问这些粉末的成分。经过法医的再次检验,确定这些粉末是一种工业用的润滑剂,主要用于机械制造和维修。
“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线索。”苏然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凶手很可能是从事机械制造或维修工作的人,或者他经常接触到这种润滑剂。”
根据这个线索,苏然调整了排查方向,将重点放在了全市的机械制造工厂、维修店和相关企业上。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排查,终于在一家小型机械加工厂找到了一个可疑人员。
这个可疑人员名叫赵强,32岁,是这家机械加工厂的一名工人。他平时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很少与同事交流。在警方对他进行询问时,赵强表现得非常紧张,眼神闪烁不定,回答问题也支支吾吾。
苏然敏锐地察觉到赵强的异常,他决定加大对赵强的调查力度。通过对赵强的工作记录、生活轨迹和社交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