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嬴政即位,长平之战 (第2/3页)
去便知道了。”
随后嬴政与白起一起走进军营。
一进入军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巨大的方阵,方阵之中的每一位士兵都是面容坚毅,杀气十足。
“陛下这百万新兵,从铠甲,武器,到胯下的战马,甚至使用的箭矢,都是大秦最好的装备,臣向陛下保证这百万新兵,绝对不比任何老兵差,他们可助大王,一统天下!”
听着白起的汇报,嬴政脸上露出了满足,黑冰台和这百万新兵,就是嬴政继位以来,七年的成果啊。
大秦如今,兵强马壮,粮草已足,是时候开启一统天下之路了。
在白起的带领下,嬴政,巡视了整个军事基地,在商鞅法家思想的推动下,整个大秦,律法严明,化作了一个战争机器,只要还能继续向外扩张,便会愈挫愈勇,愈战愈强。
巡视一番后,嬴政返回了咸阳宫,召集白起,王翦,蒙武,尉缭,李斯等文武大臣前来议事。
议事大殿,一座巨大的沙盘,横置于大殿中央。
沙盘纵横交错将七国尽数容纳其中,清晰鲜明的展现了七国的情况,此乃对七国的用兵走向。
而在沙盘旁边,还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此图极大,容纳了七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描绘清晰俯瞰诸国。
白起率先道:“禀大王,如今吾大秦上下,锐士近二百万,黑冰台渗透诸国,源源不断将刺探诸国消息传回大秦,一统天下的时机,到了!”
王翦看了白起一眼后拱手道:“臣,赞同白起将军的观点。”
蒙武也表示了赞同。
尉缭子捋着颌下长须,双目幽深,做出精准分析:“臣以为即便要打,也要分先打谁,七国之中,齐国,魏国,燕国不与我大秦接壤,暂时须命人笼络即可,楚国与赵国这两国实力最强切不可同时开战,至于说韩国,七国之中韩国最为弱小,当为我大秦攻伐的第一站。”
丞相李斯,听了尉缭的话缓缓点头表示赞同:“臣也以为可先灭韩,只是为了确保我大秦灭韩时不会有其他国家掺和,应该当先让燕赵两个时常会护着韩国的国家发生冲突。”
众人在议事大殿,商议了整整一昼夜的功夫,终于定下战略。
总结来说就是八个字: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众人离去后,嬴政,召来了章邯。
“臣,拜见大王。”
嬴政平淡点头道:“安插在燕国,赵国的黑冰台成员可以动了。”
“是。”
整个黑冰台,宛如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随即发动,燕,赵两国,在黑冰台的挑拨离间之下,很快生出了矛盾,双方随之产生摩擦,最终爆发战争。
秦国则趁机攻打韩国,很快韩国就覆灭了。
秦王政八年,嬴政磨刀霍霍,命白起,率五十万大军,进攻赵国。
五十万大军,有新兵,有老兵,但他们都是大秦军队中精锐中的精锐,是大秦帝国最锋利的刀。
五十万大军,陈兵赵国边境,赵王知道割地议和,乃是饮鸩止渴,于是派大将李牧出战。
李牧得了兵家真传,用兵谨慎,灵活,军事才能出众,他率八十万赵国大军,坚守城池,绝不主动和白起交战,一时间,双方竟陷入了僵持状态。
赵王心中大定,在朝堂上夸赞李牧当为赵国军神!
前线战局不利的消息,很快传回咸阳宫。
嬴政却并不着急,他命令黑冰台再次出动,在嬴政的授意下,黑冰台在赵国境内广布流言。
先说李牧不主动出击,是怯战,畏惧秦国兵锋,又说李牧,早已起了不臣之心,不出战,是想拥兵自重,反攻邯郸!
一开始赵王还不信,但随着谣言在赵国境内愈演愈烈,赵王心中开始不安。一番犹豫后,赵王下定了决心,命赵括取代李牧。
赵括当即走马上任,取代了李牧,李牧,则被押解进了邯郸。
赵括年少轻狂,初次上任,便统率八十万大军,意气风发,他当着一众将领的面说道:“八十万对五十万,优势在我,三月内,必退秦军!”
赵括军事理论知识极为丰富,但其空有理论基础,缺乏实战经验,未研究清楚战争情况,便擅自更改了李牧的战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