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章 杀的功臣人头滚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章 杀的功臣人头滚滚 (第2/3页)

    朝堂近些时日显得有些动荡,因一字并肩王韩信下令让功臣自愿献出田地,引起了许多的波澜,并不是每个大臣都愿意的。

    “本侯自陛下起义时就跟随至今,这大汉江山我流了血!田地是我该得的,为何要献出?”

    “笑话,让韩信当一字并肩王,他还真的认为自己与天子并肩了?这件事情我要和陛下理论理论!”

    “老子就不献,看那韩信能拿我怎样?”

    面对这些不臣服者,韩信一时之间犯了难,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又不想去求助于人。

    本来韩信是想着,直接清理这些功臣的。

    可人家并非犯法,就是不愿献出田地,如何清理?

    韩信有着自己的骄傲,不想求助于人,可始终他想不到最好的解决方法,这时陈平来了,给他提出了一个建议。

    “并肩王可知,昔文种、吴起之事乎?”

    文种,吴起!

    这让韩信色变,陈平的建议是让他为了清除功臣,从而想办法罗织罪名。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击败后,卧薪尝胆,图谋复国。

    大夫文种为其出谋划策,制定了“伐吴七术”,帮助勾践成功灭掉吴国,实现复仇并成为春秋一霸。

    然而,吴国灭亡后,勾践的态度发生转变。

    范蠡深知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选择功成身退,并写信劝说文种离开。

    文种却未听从,不久后,勾践听信谗言,怀疑文种有不臣之心,赐给文种一把剑,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文种无奈自杀。

    勾践通过这种方式,以莫须有的罪名清除了文种这位大功臣,其目的或是出于对功臣权势过大的担忧,巩固自身统治。

    吴起则更加凄惨些。

    战国初期,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

    楚悼王重用吴起,吴起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明确法规、审定命令、裁减官员、废除疏远王族供养等,使楚国国力迅速增强。

    但这些改革触动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

    随着楚悼王去世,旧贵族趁机发动叛乱,攻打吴起。

    他们罗织罪名,将吴起视为破坏楚国旧有秩序的罪魁祸首。

    吴起最终在楚悼王的灵堂上被射杀,变法也因他的离世而夭折。

    韩信内心煎熬,自己是否选择使用这种方法?他的性格复杂多样,但也有着和昔日共同生死患难的兄弟感情,很多他要对付的功臣其实也是自己的兄弟,这么动手段太残忍了吧。

    “该怎么办?”

    统兵能力韩信在行,可对于这种事情韩信经验并不足,他本来认为帮助陛下收割功臣财富给予黔首百姓,恢复汉朝国力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可实际行动起来却发现,很麻烦。

    本来以为,一道诏令,一把刀,就解决了。

    可行动起来千难万难。

    韩信心绪纷乱,目前朝廷已经在组织动员军队了,三两日内就能准备充足三十万大军,由他率领前往太原,迎击匈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