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师和学生 (第2/3页)
吃完饭后,秦科用酵母和了一盆面,又泡了一盆红豆。练琴两个小时后,面发酵好了,他说要教边小琪做红豆包和花卷,她高兴地和他走进厨房。
他把浸泡好的红豆洗干净,放进高压锅里,加少量水,说要煮半个小时,才能把红豆煮烂,把水煮干。
他把发酵后的面,从面盆里挖出来,放在长面板上,一边戗面,一边用力揉面,说要揉五百下,蒸出来的馒头才能吃着有筋道,有嚼劲。他把面揉好后,放进面盆里,盖上盖子,说还要二次发酵一个小时,让刚才戗入的生面也发酵起来。
半个小时后,他关闭灶火。五分钟后,他打开高压锅盖,把干湿度合适、已经煮烂的红豆,挖到面板上,用擀面杖把红豆碾成红豆泥。他再把红豆泥放入盆里,加点蜂蜜和白糖,搅拌均匀。
见秦科井然有序地忙活着,一点也没有浪费时间,展示出很高的工作效率,边小琪又亲了他一口。
秦科给她示范,抓一把红豆泥,双手把红豆泥团成一个拳头大的团子,摆放在高粱杆箅子上。边小琪学着他的样子,也团出几个红豆泥团子。
制作完红豆泥团子,白面也二次发酵完成。秦科把面切一小块下来,让边小琪也来体会揉面的过程。他把大块的面又用力揉了五百下后,又帮她把面揉了三百下。
他把面揉弄成长条状,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团;把面团再揉几十下后,擀成厚一点的面饼;把红豆泥团子,包进面饼里,一个红豆包就做成了。
接着,秦科负责揉面,擀面饼,边小琪负责包红豆泥团子,很快就包出来二十几个红豆包。
看着自己亲手包的白白的、圆圆的红豆包,边小琪笑道:“秦老师,我们可以马上蒸红豆包了。”
秦科笑道:“小琪同学,红豆包还要进行三次发酵,这样面皮才能松软。我们把它放在箅子上,盖上白棉布,一个小时后,再放进蒸锅里。”
看着剩下的面团,边小琪说道:“这些面是不是要做成花卷?你先示范,然后,我来做。”
秦科笑道:“对,我们现在开始做花卷。”
他把一个面团擀成薄薄的面饼,在面饼上均匀地涂抹一层花生油,再均匀地撒上一点细盐,再均匀地撒上葱花。他把面皮折叠成长条,切成长短均匀的几个条块,每三个条块摞在一起。他把一根筷子放在条块上,左手把条块捏紧,包住筷子,右手转动筷子,转眼之间,一个小巧的花卷就做成了。
边小琪目不转睛地看着秦科制作花卷的过程,笑道:“太有意思了。我也要试试。”
接下来,秦科负责擀面饼,边小琪负责涂抹花生油,撒盐,撒葱花,折叠面皮,切条块,摞条块,左手拿住条块,右手转动筷子。如此反复,一个又一个可爱的花卷就做成了。
她高兴地说道:“太好玩了。秦老师,花卷是不是也要进行三次发酵?”
秦科看着开心的边小琪,亲了她一口,笑道:“对。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女孩,什么东西都能一学就会。”
边小琪笑着说道:“我还会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能干的妈妈。”
看着笑靥如花的边小琪,若不是手上沾满了面粉,秦科真想马上搂住她,好好亲她一番。
一个小时后,秦科指着明显胖了一圈的红豆包和花卷,说道:“现在可以放到蒸锅里。一个锅蒸红豆包,一个锅蒸花卷。”
边小琪问道:“秦老师,要蒸多长时间才能熟?”
秦科说道:“小琪同学,水烧开后,用小火蒸二十分钟,花卷和红豆包就熟了。我们中午就吃红豆包和花卷,再做一个汤,好不好?”
边小琪笑道:“我一定要尝一尝我亲手做的红豆包和花卷。”
半个小时后,秦科把热气腾腾的红豆包和花卷端上餐桌,还有两碗西红柿鸡蛋汤。
品尝着红豆包,边小琪说道:“红豆包的馅细腻、软甜,皮也松软。好吃。”吃着花卷,她说道:“花卷咸味合适,葱香浓郁。太好吃了。”
秦科不说话,看边小琪吃得津津有味,笑了。
她问道:“你笑什么?”
他笑道:“我想起在千佛镇,第一次看你吃面条的场景。你一根一根吃面条,小口喝汤,姿态优雅。”
“你是不是笑话我现在的吃相?”
“不,我愿意看到真实的你,开心的你。你喜欢我做的饭,我真开心。我憧憬几年后我们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一个场景。两个孩子聪明、漂亮、可爱;妻子知书达理,端庄优雅;丈夫学识渊博,勤劳体贴。”秦科笑着说道。
“你还要我生两个孩子,不怕把我累坏了?”边小琪红着脸,说道。
“小琪,我有一个妹妹,我知道兄妹间的感情。你是独生女,应该体会不到姐妹兄弟间的这种亲情。我们不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也缺失这份亲情。”
“你做好当丈夫和父亲的准备了吗?”
“小琪,都说要先立业,再成家,我却觉得立业和成家不一定分先后。男人结婚后,要对妻子负起责任,关爱体贴她;有了孩子后,还要对孩子负起责任,给她们富裕的生活,让她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让她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了这双重责任,男人会更有动力。”
“我在家里是什么角色?”
“小琪,你聪明能干,应该不会放弃自己的事业。你不但是家里的主心骨,还是贤惠能干的妻子,更是美丽聪慧的妈妈。我教孩子诗词歌赋,你教孩子琴棋书画,一起携手,把我们的小家经营成一个有情有爱、充满欢乐的家。”秦科说道。
“我赞同你的想法,但要有几个孩子,我说了算。”边小琪红着脸,说道。
(三)
午饭后,秦科和边小琪携手出门散步。
一个小时后,俩人回家,走进书房,开始写毛笔字。
边小琪提起笔来,如行云流水,分别写了有关唐诗的一幅小楷、一幅行书、一幅草书、一幅隶书。
秦科赞叹道:“兰横竹竖撇生风,飞点连提捺满弓。偷得前师真髄骨,君应陶练十年功。”
边小琪笑道:“我练字也有十几年了。”
秦科思量了一会儿,决定还是跟边小琪学写小楷。
边小琪先纠正秦科握笔的方式,然后一笔一划,示范她的小楷,他也一笔一划,跟着她写。
秦科练过颜体正楷,写起字来感到不很吃力。他觉得自己每一个笔画写得还不错,但一组合起来,就没有边小琪写得娟秀、挺拔。若是写一幅字,更没有她写得那样舒朗、有致。
边小琪说小楷顾名思义就是写小字,跟写大字有区别。写大字要做到有写小字那样的精密,写小字要做到有写大字一样的舒朗,这样,写出来的字才好看。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评语,就是这个道理。通常写大字时,以为空间宽阔,可以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得松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