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0章 还有谁参与了? (第2/3页)
是打定主意要发一笔横财。
“茶叶都收起来,”一个茶商说,“让那些想喝茶的人多掏些银子。”
贵州的商人们也在暗中行动,各种物资都在悄悄囤积。
“这是天赐的发财机会,”一个商人说,“可不能错过了。”
广西的盐商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盐价一天一个样。
“盐可是必需品,”一个盐商说,“他们不买也得买。”
四川的商人们已经开始分赃,计算着即将到手的利润。
“这次发了财,”一个商人说,“够咱们吃喝几辈子了。”
安徽的茶商们也坐不住了,开始大量收购新茶。
“反正他们也喝不起,”一个茶商说,“咱们就等着卖个好价钱。”
江苏的绸缎商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到处收购存货。
“这些绸缎,”一个商人说,“等价钱翻几倍再说。”
山东的商人们已经开始打点官府,为囤积做准备。
“那些官老爷们,”一个商人冷笑道,“还不是要分一杯羹?”
河北的商人们更是胆大,连朝廷禁令都不放在眼里。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个商人说,“怕什么朝廷?”
各地的商人们都在行动,物价节节攀升,百姓们的日子越发难过。
“这些商人真是丧尽天良!”一个老农愤怒地说。
但商人们毫不在意,继续着他们的勾当。利欲熏心,让他们忘记了良知。
“再等等,”扬州盐商赵怀玉看着账本,“很快就能大赚一笔了。”
苏州码头的夜雾弥漫,唐永昌站在仓库门口,望着船工们搬运货物的身影。
“动作快点,天亮前必须装完。”他压低声音催促道,手中的纸伞遮住了半边脸。
一个船工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老爷,这些货真要运去扬州?那边可都是官府的人。”
“少废话。”唐永昌从袖中掏出一锭银子,“办好了,还有重赏。”
码头上,十几个壮汉正在搬运丝绸布匹。箱子里还藏着江南特产的茶叶、瓷器。
“老爷,不好了!”一个帮闲跑来,“有官兵巡逻过来了!”
唐永昌面色一变:“快,把货都藏到夹层里。”
船舱深处,早已挖好了暗格。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将货物塞进去,上面盖上一层稻草。
“站住!什么人在这里鬼鬼祟祟的?”巡逻的官兵举着火把走来。
唐永昌上前作揖:“小人是布行掌柜的,这是要运去扬州的货物。”
“运货?这么晚?”领头的官兵狐疑地打量着船只。
“是啊,赶着明早的市集。”唐永昌笑着从袖中掏出一包银子,“大人辛苦了。”
官兵掂了掂银包,挥手道:“去吧,小心点。”
等官兵走远,唐永昌擦了把冷汗:“继续装货,快点!”
船工们加快了动作,但有人小声嘀咕:“这是要害死我们啊。”
“闭嘴!”唐永昌厉声道,“想想赏银的事。”
突然,远处传来更多的脚步声。
“不好,是水师的人!”一个帮闲惊慌道。
唐永昌咬牙:“准备开船,其他的货等下次再运。”
船工们手忙脚乱地解开缆绳,船只缓缓离岸。
水师的火把已经能看到了,唐永昌躲在船舱里,心跳如鼓。
“那艘船,给我拦下来!”岸上传来喝令声。
船工们奋力摇橹,船只在夜雾中渐渐远去。
唐永昌松了口气,但很快又皱起眉头:“这条线已经不能用了。”
“老爷,那咱们以后怎么办?”一个老船工问道。
唐永昌沉思片刻:“去找郑芝龙的人谈谈。”
船舱里,几个商人正在清点货物。一个商人问道:“这批货能卖多少银子?”
“至少翻三倍。”唐永昌算了算,“够我们吃一年了。”
船只在夜色中航行,偶尔能听到岸上巡逻的脚步声。
“老爷,前面有暗礁。”舵手提醒道。
唐永昌点头:“小心点,别把货撞坏了。”
船只在暗礁间穿行,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突然,一阵风掀起了盖在货物上的稻草。
“快盖住!”唐永昌急道,“别让岸上的人看见。”
船工们手忙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