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4章 邓艾继司马丞相遗志北伐中原,陆逊与姜维、郭淮联手,大破魏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24章 邓艾继司马丞相遗志北伐中原,陆逊与姜维、郭淮联手,大破魏军 (第2/3页)

  姜维拱手道:

    “……维领命。”

    “然羌人反复,恐难一说即服。”

    陆逊颔首:

    “尽人事,听天命。”

    “若羌王不允,亦当使其迟疑不决,为我军争取时日。”

    姜维即日启程,单骑往羌族部落而去。

    陆逊又唤来副将郭淮:

    “伯济,命你引兵三万,速往麴山。”

    “务必在城池未固之前破之!”

    郭淮慨然应诺:

    “淮必竭尽全力,破此二城!”

    麴山城外,尘烟滚滚。

    郭淮率三万大军蜂拥而至,将东西二城围得水泄不通。

    句安在东城上望见,对副将道:

    “……果然来了。”

    “遂传令各军,严守城池,待都督援军至。”

    话音刚落,城外已响起战鼓。

    郭淮令军士四面攻打,云梯、冲车齐上,箭如飞蝗。

    句安亲立城头,指挥若定:

    “滚木擂石,准备——放!”

    霎时间,

    滚木擂石如雨而下,砸得攻城士卒头破血流。

    热油倾泻,火光四起,惨叫声不绝于耳。

    西城李歆亦率军死战,亲自挽弓射箭,连毙数名敌将。

    激战终日,郭淮见城池坚固,一时难下。

    遂改变策略,分兵断其粮道,将二城团团围困。

    旬日之后,陆逊亲率援军赶到。

    他登高观察地势,见二城虽险,却处高地,不禁忻然而喜。

    回到寨中,陆逊对郭淮道:

    “此城山势高阜,必然水少。”

    “若断其上流,蜀兵皆成渴死之鱼也。”

    郭淮恍然大悟:

    “使君高见!淮即刻命军士掘土堰断上流。”

    不出陆逊所料,城中果然断水。

    起初尚有存水可支。

    数日后,井枯河干,军士唇裂喉燥。

    李歆见形势危急,对部将道:

    “如此困守,无异坐以待毙。”

    “我当引兵出城取水。”

    遂率五百精兵,开门突袭。

    不料汉军早有准备,四面围合。

    李歆左冲右突,血染战袍。

    方才夺回数桶清水,而士卒折损过半。

    句安在东城亦遭同样困境,两军会于一处,商议对策。

    “邓都督之兵,至今未到,不知何故。”

    句安满面愁容,“城中粮草将尽,又兼无水,军心已乱。”

    李歆咬牙道:

    “我当舍命杀出求救。”

    “将军守城待援,若歆不归,亦当有讯息传回。”

    是夜,

    李歆选数十精锐骑兵,乘夜色朦胧,悄悄开启西门。

    “随我冲!”

    李歆低喝一声,一马当先,杀向敌营。

    初时顺利,连破两重围困。

    至第三重时,郭淮与庞德率军拦截。

    “李歆休走!”

    庞德大喝,挺枪来战。

    李歆更不答话,挥刀迎上。

    二将战十余合,李歆气力不支,心急如焚。

    虚晃一刀,拍马便走。

    庞德紧追不舍,暗取弓箭,一箭射中李歆后背。

    李歆负痛,仍奋力冲杀。

    随行骑兵纷纷落马,至天明时分,仅剩李歆一人。

    他已身带数处重伤,方才冲出重围。

    回首望去,随行将士皆已没于乱军之中。

    而此时东西二城内,情势更加危急。

    军士饥渴难耐,多有瘫软不能持兵者。

    句安巡城,见士卒皆露绝望之色,心中凄然。

    正无计可施之际,忽觉面上一凉。

    抬头望去,

    但见北风大起,阴云布合,片片雪花从天而降。

    “下雪了!下雪了!”

    城中士卒欢呼雀跃。

    句安却面露忧色。

    雪虽可解渴,然天寒地冻,守城更加艰难。

    是夜,大雪封山,麴山二城尽成银白世界。

    魏兵分粮化雪而食,暂解口渴之困。

    然粮草将尽,外援未至,前途依然渺茫。

    句安立于城头,望着漫天飞雪,喃喃自语:

    “李将军,但愿你已突围成功,早日请得援军……”

    风雪愈急,掩盖了战场血迹。

    却掩不住弥漫在二城上下的绝望气息。

    而此时的李歆,正负伤冒雪,艰难地向南行进。

    每行一步,背上箭伤便传来钻心疼痛。

    鲜血滴在雪地上,红得刺目。

    “绝不能倒下……”

    李歆咬牙坚持,“二城将士性命,皆系于我身……”

    他回头望了一眼麴山方向,只见群山茫茫,二城早已不见踪影。

    李歆伏在马上,背上的箭伤随着马匹颠簸阵阵作痛。

    鲜血已浸透战袍,在寒风中凝成暗红色的冰痂。

    他咬紧牙关,紧握缰绳,沿着西山小路艰难前行。

    “绝不能倒下……句安和万余将士……还在等着援军……”

    李歆喃喃自语,意识已开始模糊。

    两日两夜,他不眠不休,全凭一股意志支撑。

    雪地难行,他数次从马背跌落,又挣扎着爬起。

    干粮早已用尽,只能抓把雪塞入口中,暂缓饥渴。

    第三日黎明,

    李歆终于力竭,从马背上滚落雪地。

    恍惚间,他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和行军脚步声。

    “是……是魏军旗号……”

    李歆努力睁开双眼,只见前方山谷中。

    一支大军正蜿蜒而行,帅旗上赫然绣着“邓”字。

    “邓都督……”

    李歆用尽最后力气呼喊,“邓都督!”

    前军哨骑闻声而来,见雪地中倒着一员血染征袍的将领,急忙下马查看。

    “是李歆将军!快禀报都督!”

    不多时,邓艾在亲兵簇拥下疾驰而至。

    见李歆奄奄一息,急忙下马相扶。

    “李将军!麴山情况如何?”

    李歆见到邓艾,泪如雨下,伏地泣告:

    “都督!麴山二城,皆被陆逊重兵围困,绝了水道。”

    “句安将军与末将死守待援,将士渴死者已逾百人。”

    “幸得天降大雪,化雪度日。”

    “然粮草将尽,情势危急!”

    邓艾面色凝重,扶起李歆:

    “吾非来迟,为聚羌兵未到,因此误了。”

    “将军受苦了。”

    随即唤来军中医官:

    “速送李将军入川养伤,好生照料。”

    李歆急道:

    “末将愿随都督杀回麴山!”

    邓艾摇头:

    “将军伤重,不可再战。”

    “待伤愈后,再随我征战不迟。”

    送走李歆后,邓艾召众将议事。

    年轻的司马昭站在邓艾身侧,目光锐利。

    邓艾忧心忡忡:

    “羌兵未至,陆逊围城甚急。”

    “若等羌兵到来,恐麴山二城已陷。”

    “不知二公子有何高见?”

    司马昭略一沉思,走到地图前:

    “将军,吾料雍州兵必尽来麴山攻打,雍州定然空虚。”

    “将军可引兵径往牛头山,抄在雍州之后。”

    “陆逊、郭淮闻讯,必回救雍州,则麴山之围自解矣。”

    邓艾闻言,抚掌大笑:

    “妙哉!此计最善!”

    “攻其必救,围魏救赵之策也!”

    当即传令三军,改变行军方向,望牛头山而去。

    与此同时,

    麴山城外汉军大营中,郭淮得知李歆突围成功的消息,急忙来见陆逊。

    “使君,李歆已突围两日。”

    “若其见到邓艾,邓艾料我大兵皆在麴山,必抄牛头山袭我之后。”

    陆逊捻须沉吟:

    “伯济之意是?”

    郭淮指着地图:

    “使君可引一军暗取洮水,断绝蜀兵粮道。”

    “吾分兵一半,径往牛头山击之。”

    “彼若知粮道已绝,必然自走矣。”

    陆逊凝视地图良久,忽然笑道:

    “伯济此计大妙!邓艾若往牛头山,正入我彀中!”

    当即分兵:

    陆逊亲率一万精兵,悄取洮水。

    郭淮亦领一万兵,直奔牛头。

    ;剩余兵马继续围困麴山。

    临行前,陆逊特意嘱咐郭淮:

    “邓艾多谋,司马昭亦非庸才。”

    “将军往牛头山,需多设疑兵,虚张声势,不可轻易接战。”

    郭淮拱手:

    “使君放心,淮自有计较。”

    话分两头,

    邓艾率军行至牛头山深处,忽闻前军发喊,蹄声杂乱。

    一骑探马飞驰来报:

    “都督!前方有齐兵截住去路!”

    邓艾神色一凛,催马至军前。

    但见山谷隘口处,郭淮率军严阵以待。

    旌旗蔽日,刀枪如林。

    郭淮见邓艾到来,纵马出阵,大笑道:

    “邓士载!汝欲袭吾雍州,殊不知吾已在此等候多时矣!”

    邓艾大怒,挺枪直指郭淮:

    “郭伯济!汝这叛国降将,安得在此狺狺狂吠?”

    “今不过侥幸识破吾计,何敢如此猖狂耶!”

    说罢挺枪纵马,直取郭淮。

    两马相交,枪来刀往。

    战不三合,郭淮虚晃一刀,拨马败走。

    邓艾正要追击,司马昭急呼:

    “将军谨防有诈!”

    邓艾勒马观察,见郭淮军马虽退而不乱,心知有异,遂令:

    “前军追击,中军策应,后军留守隘口!”

    魏军依令而行,追出三里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