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1章 摊上这样的领导,谁会不为他死心塌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21章 摊上这样的领导,谁会不为他死心塌地? (第2/3页)

……”

    “儁乂!”

    李翊突然打断,“你可知今晨为何让你久候?”

    张郃怔住,随即恍然:

    “相爷是在告诫郃,有些事……急、急不得?”

    李翊颔首:

    “治大国若烹小鲜,火候太过,反失其味。”

    “你且回去,转告诸公,老夫自有计较。”

    张郃见李翊态度坚决,知再劝无益,便转而试探道:

    “相爷既不愿出山,不知可愿示下,将欲推举何人继任首相?”

    “郃等也好早作打算。”

    言外之意,既然您老人家不愿出山。

    那就请您透露一下,打算推举谁当下任首相吧。

    咱们也好提前打点关系。

    话外也略有赌气的意思。

    李翊轻抚茶盏,目光深远:

    “首相人选关系国本,陛下与老夫自会慎重考量。”

    “……儁乂不必过虑。”

    张郃又问道:

    “越王借奔丧返京,相爷打算如何处置?”

    李翊闻言挑眉,似笑非笑:

    “宫闱消息,儁乂倒是灵通。”

    语气虽淡,却让张郃顿时汗流浃背。

    “郃……郃只是……”

    张郃支支吾吾,急忙要解释。

    李翊摆手打断:

    “……罢了。”

    “越王为陈相半子,奔丧尽孝,合乎礼法。“

    “既然回来了,便好生祭奠吧。”

    “若是让越王回京,那太子那边儿……?”

    张郃欲言又止。

    李翊神色转肃,目光如炬:

    “儁乂,尔等且记住:”

    “立储之事,关乎国本,非臣子可妄议。”

    “今日之言,出你口,入我耳,到此为止。”

    张郃肃然起身,长揖及地:

    “郃谨记相爷教诲。”

    这时,管家在门外禀报午膳已备。

    李翊神色复归温和:

    “既到午时,儁乂便留下用个家宴罢。”

    张郃受宠若惊:

    “郃何德何能,敢扰相爷家宴?”

    “无妨。”

    李翊含笑起身,“今日凑巧,宓儿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小菜。”

    二人行至花厅,但见八仙桌上已摆满珍馐。

    甄宓与麋贞等人见客至,欲回避,被李翊留住:

    “都是自家人,不必拘礼。”

    席间有一道烤羊排,色泽金黄,香气扑鼻。

    麋贞介绍道:

    “这是用西域香料腌制,张都督尝尝可合口味?”

    张郃品尝后赞叹不已:

    “这香料似是茴香,却又别有风味。”

    李翊道:

    “此名‘枯茗’,乃西域特产。”

    “自孔明重设西域都护府以来,商路畅通,此类物产方能源源入中原。”

    张郃心中一动,试探道:

    “诸葛孔明镇守关中,政绩卓著,相爷似乎颇为赏识?”

    李翊举箸夹菜,淡然道:

    “食不言,寝不语。”

    “家宴之上,不谈国事。”

    甄宓会意,适时岔开话题:

    “听闻张都督府上牡丹开得极好,改日还要请教栽培之法。”

    麋贞也笑道:

    “妾身最近学做胡饼,总不得法。”

    “都督若知西域食法,还望指点。”

    张郃知趣,转而谈论起园艺饮食。

    席间气氛融洽,

    李翊不时说些旧日趣事,引得众人欢笑。

    酒过三巡,李翊忽道:

    “儁乂可记得建安年间,你我同征幽州时,曾在野地烤鹿饮酒?”

    张郃感慨:

    “怎不记得?那时末将亲自执戟,冲锋陷阵。”

    “相爷也是与羽扇纶巾,英姿勃发。”

    “转眼二十年矣。”

    李翊轻轻叹道。

    “……如今你我都已鬓生华发。”

    “所以老夫常想,该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张郃若有所思,终是明白了李翊的深意。

    宴毕,

    李翊亲送张郃至府门,临别时意味深长地说:

    “儁乂是聪明人,当知老夫用心。”

    张郃深深一揖:

    “郃必谨守本分,不负相爷期望。”

    回府路上,张郃回想今日种种,恍然惊觉。

    李翊虽隐,却对朝局了如指掌。

    那看似随意的家宴,实则处处机锋。

    而相府内,甄宓一边为李翊更衣,一边轻声道:

    “张都督似乎还未完全领会相爷之意。”

    李翊微笑:

    “……无妨。”

    “待明日朝会,他自会明白。”

    窗外,春日渐暖。

    相府院中的老梅已落尽最后的花瓣,新叶初萌。

    ……

    次日,未央宫朝会。

    刘备强撑病体临朝。

    百官刚刚奏事完毕,张飞便大步出列,声如洪钟:

    “陛下!臣有本奏!”

    “越王刘理无诏返京,违制擅离封地,当依律治罪!”

    此言一出,满朝寂静。

    人人都暗自捏了把汗。

    这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朝中非如张飞般位高权重之人刚聊这个话题。

    刘备轻咳数声,嘴角却泛起丝丝笑意:

    “……益德今日竟与朕论起礼法来了?”

    “真是难得。”

    张飞涨红了脸,直言道:

    “兄长……哦不,陛下!”

    “礼法乃国之根本,岂可因私废公!”

    刘备一抬手,将之打断,缓缓道:

    “越王虽违制,然其情可悯。”

    “陈元龙乃国之柱石,女婿奔丧,合乎人伦。”

    “且……”

    他目光扫过群臣,“其子留京半载,朕岂忍令其骨肉分离?”

    李翊出列附和:

    “……陛下圣明。”

    “孝道乃立国之本,越王尽孝,当予体恤。”

    汉朝以孝治天下。

    不孝是极大的政治不正确。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作秀的可能。

    比如,二十四孝里面著名的“陆绩怀橘”。

    这百分之一百是作秀。

    说到底就是陆绩偷橘子,被骷髅王逮了个正着。

    美其名曰是给母亲留的,成全了他的孝名。

    但逻辑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

    因为陆绩出身于庐江陆氏,是江南鼎鼎有名的大族。

    根本不至于沦落到要靠偷橘子给母亲。

    更别提,骷髅王那是只结交名流的。

    一个连橘子都吃不起的普通人家,又怎能上得了袁术的餐桌?

    考虑到陆绩当时还是个小孩儿,应该就是单纯贪嘴,藏了几个。

    被袁术逮着后,找借口说是给母亲留的。

    在推崇孝道的汉朝,大家就都不会怪罪他了。

    从侧面也能反应出,

    即便上骷髅王,面对这样“孝顺”的小孩儿,也会“惊奇不已”。

    所以,越王违规礼法的行为,看似很不合规矩。

    但只要他披着“孝道”这件衣裳,至少在汉朝,是没人会去怪罪他。

    或者说没人能在这件事上深究他的责任。

    所以,李翊对此也是就事论事。

    说越王回京,虽不合规矩,但合乎情理。

    不过,饶是如此,朝中依然有不少大臣对越王进京一事持怀疑态度,纷纷道:

    “……然祖宗之法不可废。”

    “若藩王皆效仿,朝廷威仪何存?”

    正当双方争执不下时,刘备却突然下旨:

    “太子刘禅、翼王刘封听旨。”

    二人急忙出列跪拜。

    “你二人为兄长,今日便代朕至城外驿亭,迎接越王返京。”

    此旨一出,满朝皆惊。

    以太子之尊亲迎藩王,实乃殊荣。

    张飞还要再谏,被关羽以目制止。

    “哼。”

    张飞内心大是不爽,横叉着腰,不发一言。

    洛阳城外十里长亭,旌旗招展。

    刘禅与刘封并立亭中,身后仪仗肃列。

    刘封低声道:

    “太子殿下亲迎,是否太过隆重?”

    刘禅温声道:

    “父皇既下旨,自有深意。”

    “况且三弟久别归来,理当如此。”

    午时将至,

    远处烟尘起处,一列车驾缓缓行来。

    越王刘理早已得报,远远便下车步行。

    至亭前,刘理伏地大礼:

    “臣理叩见太子殿下、翼王殿下!”

    “劳二位兄长亲迎,臣罪该万死!”

    刘禅急忙扶起,见刘理风尘仆仆,不禁泪下:

    “三弟何出此言!一别三载,为兄日夜思念!”

    兄弟相拥,刘理亦哽咽道:

    “臣在封地,无一日不念父皇与兄长!”

    刘封在旁劝道:

    “太子、越王,此处非叙话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