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9章 冢虎下战书于卧龙,孔明临阵辱仲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409章 冢虎下战书于卧龙,孔明临阵辱仲达 (第1/3页)

    时值夏末秋初,

    汉中一带山色苍翠,云雾缭绕。

    司马懿立于军帐之前,身着黑色丞相袍服。

    手持羽扇,目光如炬。

    自刘备三兴汉室后,天下格局骤变。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出师北伐了。

    此前三次,全都徒劳无功。

    尽管司马懿已经付出了全力,可依然没能得到关中半片土地。

    司马懿的战略跟历史上诸葛亮的战略很像,就是死磕关中。

    因为只有拿下关中,以益州为首的根据地才能有一个很好的策应。

    但司马懿能想到,汉朝高层又如何想不到?

    朝廷委任了诸葛亮总督雍凉兵马。

    虽然自李翊军改后,各军区的兵马都督手中军权受到了很大的节制。

    但由于雍凉地区战争频繁,考虑它情况特殊。

    所以朝廷特批诸葛亮,许其以便宜行事之权。

    包括但不限于,允许诸葛亮设西域都护府,开辟丝绸之路。

    允许其在关中搞屯田,实现自给自足。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因为削弱地方军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军政分离。

    譬如江南都督,他看似能够节制扬州、交州、荆州的兵权。

    但由于没有掌握最重要的财政大权,他是能很真正意义上掌握地方军队的。

    这也是州牧跟刺史的最大区别。

    “报——”

    探马飞驰而至,“丞相,各处隘口已备足干柴草料,细粮充足,可供一月之用。”

    司马懿微微颔首,对身旁的邓艾说道:

    “秋雨将至,粮道易阻,此番北伐,务必速战速决。”

    司马懿再次领兵犯境的消息很快传回西都长安。

    长安城内,雍凉大都督诸葛亮正于府中批阅文书。

    忽有急报至,言司马懿已发兵北上。

    诸葛亮轻摇羽扇,神色凝重:

    “司马懿此番来得倒是急切啊。”

    费祎躬身谏言:

    “大都督,秋收在即,若此时发兵,恐误农时。”

    “百姓将受饥馑之苦。”

    “文伟所言极是,”

    诸葛亮沉吟片刻,“然司马懿来势汹汹,若不迎战,关中危矣。”

    阶下一人出列,原是东吴降将陆逊,现为诸葛亮帐下参军:

    “大都督前岁重开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

    “今何不令西域诸国出兵相助?”

    “彼等新附,不敢不从。”

    诸葛亮眼中闪过光彩:

    “说得好,伯言此计大妙!”

    即派遣使者,邀请西域诸国出兵来援。

    西域诸国虽不愿参与中国内战,但由于他们才刚刚宣誓臣服于汉朝。

    如今面对诸葛亮的“盛情邀请”,他们不敢不从。

    不过旬日,西域三十六国各遣兵来援。

    虽单国兵少,合之却有万余之众。

    诸葛亮又点关中精兵一万,共计二万余人。

    星夜驰往陈仓古道。

    陈仓道上,

    秋风乍起,旌旗猎猎。

    司马懿大军先至,见城上守将郝昭早已严阵以待。

    面对上次北伐,自己始终没能突破的陈仓。

    司马懿再次令军士喊话劝降,郝昭立于城头,厉声回应:“

    “吾受汉恩,镇守此城,唯有死战,岂有降理!”

    “尔上次被吾阻于陈仓之前,不能进寸半土。”

    “如今怎么又敢来犯?”

    司马懿大怒,即刻下令攻城。

    魏军推冲车、架云梯,如潮水般涌向城墙。

    郝昭与副将王双指挥若定。

    城上火箭如雨,滚木礌石纷纷落下。

    魏军死伤惨重,第一日攻势无功而返。

    夜幕降临,

    司马懿召张嶷、王平及邓艾等将议事。

    “丞相,”

    张嶷建言,“何不掘地道入城?”

    司马懿颔首:

    “此计或可试。”

    然而,汉军对地道战再熟悉不过。

    早年间,李翊跟随刘备打天下时,用得最多的就是地道战。

    郝昭早有预料,在城内挖深壕,以瓦瓮覆地。

    耳贴其上,能听数十步外动静。

    魏军地道方挖至半,便被汉军察觉。

    灌入沸汤烟火,地道内魏军惨嚎连连。

    三日后,

    秋雨骤至,道路泥泞。

    司马懿心急如焚,亲临阵前督战。

    王双见司马懿伞盖显眼,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伞骨。

    司马懿惊落马下,被众将救起,更加恼怒。

    “丞相息怒,”

    邓艾劝道,“陈仓险固,郝昭善守,强攻非计。”

    “不如分兵袭散关,绕道而进。”

    司马懿甩袖怒道:

    “吾统十万之众,若连小小陈仓都不能下。”

    “何颜回见成都君臣!”

    于是,司马懿不顾一切,让魏军继续强攻陈仓。

    正当魏兵云梯架上城头,敢死队即将登城之际。

    西方忽然尘头大起。

    司马懿在高台上远眺,只见一支奇装异服的军队疾驰而来。

    旌旗猎猎,竟都是西域诸国的旗号。

    “报——丞相!西方杀来一支兵马。”

    “看装束似是西域胡人!”

    探马仓皇来报。

    司马懿拍案惊起:

    “甚么?西域兵马?”

    “诸葛亮何时调得西域兵来?”

    他远望尘头,果见汉军旗号旁杂有鄯善、龟兹、于阗等西域旌旗。

    司马懿脸色顿时阴沉。

    秦宓在一旁低声道:

    “丞相,诸葛亮重开西域商路,设都护府。”

    “诸国皆臣服。”

    “今突然发兵助战,恐我军人数不济啊。”

    他这里说的人数,并非是敌我兵力的悬殊。

    诸葛亮带来了西域兵,总共也才两万人马。

    一方面,他是要保证秋收果实。

    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缩短补给线,减少损耗。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诸葛亮是防守方。

    战争之中,防守方优势就是比进攻方优势大。

    所以诸葛亮根本不担心人数问题。

    秦宓这里的担心是,如今西域人为汉人流血。

    汉人本来就多,可我们蜀地又有多少血可以流呢?

    拼消耗,蜀地是永远拼不赢中国的。

    话音未落,西域联军已杀到魏军侧翼。

    但见马上骑兵弯弓搭箭,箭如飞蝗般射向魏军阵中。

    西域联军虽不擅步战,但骑射精湛。

    骑兵分作三队,轮番冲杀魏军两翼。

    鄯善国王子阿罗多一马当先,弯弓连发三箭。

    箭无虚发,三名魏兵应声倒地。

    他高呼:

    “大汉天子万岁!诛灭叛贼!”

    龟兹国大将库尔班率重甲骑兵直冲魏军中军。

    虽被长枪阵所阻,仍斩杀十余人方才退却。

    于阗国步兵持长矛结阵前进,虽不如汉军训练有素。

    但仗着人多势众,也与魏军杀得难分难解。

    司马懿在高台上观战,见西域兵虽单兵战力不及魏军。

    但仗着骑射之利,不断消耗魏军兵力,不禁怒道:

    “诸葛亮竟能驱使西域诸国,实出意料!”

    王平请战道:

    “末将愿率精骑五千,先破西域联军!”

    司马懿沉吟片刻,摇头道:

    “……不可。”

    “西域兵虽不足惧,然诸葛亮用兵如神,必伏精兵在后。”

    “若中其计,大势去矣。”

    战场上,西域联军与魏军已陷入混战。

    阿罗多王子率骑兵冲击魏军右翼,却被张嶷率部拦住。

    两军交锋,骑兵对冲,顿时人仰马翻。

    库尔班大喝一声,直取王平。

    二将战在一处,刀光剑影,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王平卖个破绽,诱库尔班猛攻。

    突然回马一枪,刺中库尔班左肩。

    库尔班负痛败走,西域兵见主将受伤,阵脚稍乱。

    此时郝昭在城头见援军已到,急令开门出击。

    王双率死士五百,直冲魏军后阵。

    司马懿见腹背受敌,又见西域兵虽渐处下风,但仍拼死力战,不禁叹道:

    “西域兵虽弱,然这般消耗,我军亦难持久。”

    秦宓谏言:

    “丞相,汉地本就人多。”

    “今又添西域援军,不如暂退,整军再战。”

    司马懿望见远处“诸葛”大旗渐近,知诸葛亮亲率大军将至,只得长叹:

    “天不助我!”

    遂下令鸣金收兵。

    魏军退去,陈仓城外尸横遍野。

    诸葛亮率大军入城,郝昭、王双率众将迎谒。

    “末将等守城不力,劳都督亲征,罪该万死!”

    郝昭跪地请罪。

    诸葛亮急忙扶起:

    “二位将军坚守陈仓,力拒司马懿,有功无过!”

    又对西域诸将道:

    “诸君慷慨,远来助战,忠义可嘉。”

    “亮必奏明天子,厚加赏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