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鲜卑人傻眼:怎么每一个汉朝都有一个卫青、霍去病? (第3/3页)
田豫道:
“素利首领乃鲜卑豪杰,我朝素来敬重。”
“今轲比能强行统一各部,削减边贸,实非良策。”
素利延叹道:
“将军有所不知,我部如今盐铁匮乏,民生艰难。”
“然轲比能势大,不得不从。”
田豫故作同情:
“我朝愿助首领一臂之力。”
“若首领能表明心迹,继续与汉通好。”
“不仅贸易可恢复,朝廷更有厚赏。”
素利延心动,但仍犹豫:
“然轲比能若知,必来问罪。”
田豫大笑:
“首领勿忧。我朝必派大军驻守边境。”
“若轲比能来犯,定叫他有来无回!”
随即击掌,令侍从抬上金银绸缎。
“此乃薄礼,不成敬意。”
素利延眼见厚礼,又得安全承诺,终于下定决心:
“既蒙将军厚爱,某愿效忠朝廷。”
翌日,
素利延公然违反轲比能禁令,将千匹良马送至雁门关,并扬言:
“我素利部与汉永结盟好,不受轲比能乱命!”
消息传至轲比能王庭,这位鲜卑盟主勃然大怒。
当场摔碎酒盏:
“素利老儿,安敢如此!”
谋士秃发延急劝:
“单于息怒!素利此举,必是汉人挑拨离间之计。”
轲比能怒道:
“纵然是计,素利背盟也是事实!”
“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慕容铁勒请命:
“某愿率本部兵马,讨伐素利!”
轲比能沉吟片刻:
“不,我亲自率军征讨。”
“要让草原上所有人知道,违抗盟主令的下场!”
一声令下,三万铁骑如乌云压境。
直扑素利部牧场!
轲比能亲自督战,下令:
“凡抵抗者,格杀勿论。”
“牛羊财物,尽数掠取!”
素利延仓促应战,部众虽奋勇抵抗,但难敌轲比能精锐。
战场上尸横遍野,毡帐尽焚。
牛羊被掠无数。
“父亲,快走!”
素利延之子呼衍拖着重伤之躯,护着老父突围。
素利延老泪纵横:
“是我害了部众啊!汉人的援军为何还未到?”
原来,田豫虽承诺援助。
但当真见到轲比能大军压境时,却以“不宜轻启战端”为由。
紧闭关门,下令按兵不动。
残阳如血,素利部惨败。
幸存者逃往漠北,一路哭号不绝。
轲比能骑马巡视战场,冷眼看着被俘的素利部众:
“将这些人分给各部为奴,让他们记住背叛的下场!”
慕容铁勒低声道:
“单于,此举恐失人心……”
轲比能冷笑:
“唯有严惩叛徒,方能震慑其他怀有二心之人!”
漠北风沙漫天,素利部残兵退守白狼山。
辎重尽失,人马疲敝。
老首领素利延铠甲破碎,须发染血。
望着山下轲比能大军连营数十里,不禁长叹:
“汉人误我!”
其子呼衍包扎着肩上箭伤,愤然道:
“田豫承诺援兵,至今不见一兵一卒!”
“若得生还,必报此仇!”
正当此时,
雁门关内,田豫登城北望。
但见漠北烽烟滚滚,面色渐沉。
参军步骘道:
“将军此计大妙,轲比能与素利两败俱伤,我朝坐收渔利。”
田豫却摇头:
“吾原欲令二虎相争,我等确实好坐收渔翁之利。”
“然今观之,轲比能势大。”
“若当真任由其吞并素利部,其势愈盛。”
“反成我朝心腹大患矣。”
步骘诧异:
“将军前日不是还说……”
田豫叹道:
“前日吾只虑胡人联合,今乃知平衡之势方为上策。”
“轲比能凶残,若尽得素利部众牲畜,其力倍增,必为边患。”
步骘迟疑道:
“将军是想要出兵?”
“可朝廷旨意,令我等固守边关,不可轻出。”
“况且没有相府命令,我们是不能擅自调动边关兵马的。”
由于李翊节制天下兵马,对各大军区的兵马管控都非常严。
为得就是好防止边军失控。
而对于像田豫、牵招这种身处边关的将领,军队调空就相对要灵活一些。
比如田豫是平州牧,兼护鲜卑校尉。
他是可以调动边关兵马的,
但前提条件是只能用来防御!
即如果边关遭到了北方游牧的侵略,田豫、牵招是可以先斩后奏。
在没得到朝廷命令下,提前调动兵马进行防守的。
但如果在没有朝廷命令下,擅自调动兵马,主动出击。
那就是“轻启战端”,是有违朝廷法度的。
所以步骘才会提醒田豫,您要是用来守御边关是可以的。
但要是主动出击,那就是擅自开启战端。
是不合规矩的。
田豫却决然道:
“救善惩恶,正在此时!”
“若待朝廷旨意下来,素利部早灰飞烟灭矣。”
随即传令:
“点我本部五千精锐,即刻出关!”
步骘大惊:
“将军三思!无旨出兵,恐遭朝议!”
田豫按剑道:
“边事紧急,岂能拘泥常法?”
“纵获罪于朝,亦胜于纵虎为患!”
塞外风沙骤起,田豫率五千精骑出雁门关。
如一把利剑直插鲜卑腹地。
参军步骘临别谏言:
“将军孤军深入,若胡虏断我归路,如之奈何?”
田豫勒马回望:
“用兵之道,奇正相生。”
“今轲比能围素利于白狼山,必不料汉军敢深入其地。”
“正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军行三日,已入鲜卑辖境。
但见草原茫茫,杳无人烟。
忽探马来报:
“将军,前后皆有胡骑出现,似要断我归路!”
田豫登高远望,果见南北两侧烟尘滚滚。
胡骑如蚁,渐成合围之势。
部将皆惊,有士卒面现惧色。
“不必惊慌!”
田豫神色自若,“胡虏虽众,各怀异心。”
“传令:向前十里扎营,多收集牛马粪便,堆作薪柴。”
众将不解其意,但仍依令行事。
距胡人十余里处,汉军扎下营寨。
并收集了大量牲畜粪便,堆成数座小山。
是夜,田豫密召诸将,谓众人道:
“今胡人合围,强攻必败。”
“吾欲使疑兵之计,诸位听令:”
“今夜二更,率军悄从东路撤退。”
“人衔枚,马裹蹄,不得有误。”
“那这些粪堆……”
部将疑惑。
田豫唇角扬起,微笑道:
“……正是为此。”
“撤退前,将粪堆点燃,务使烟火不绝。”
至夜,汉军悄然东撤。
而营中粪堆燃起,浓烟滚滚。
远看恰如炊烟袅袅。
胡人探子回报轲比能:
“汉军炊烟不断,似在埋锅造饭。”
轲比能闻言大笑:
“田豫自投罗网,明日必可全歼!”
遂令各部严密封锁,待天明进攻。
直至次日晌午,烟火仍不绝。
轲比能心生疑虑,遣精骑探营。
方知中计,汉营早已空无一人。
“追!”
轲比能暴怒,亲率三万铁骑追击。
田豫军疾行一日夜,至马城故垒。
城墙残破,难以久守。
正当疲惫之际,忽见北方烟尘大起,胡骑如潮水般涌来。
“将军,胡人追至!”
探马气喘吁吁。
田豫环视四周:
“马城虽破,犹可一战。”
“传令:据垒而守,多树旗帜,疑兵惑敌。”
胡军将至,田豫登城观敌。
见轲比能大军分作数队,已成合围之势。
参军步骘忧道:
“敌众我寡,恐难持久。”
田豫凝思片刻,忽生一计:
“胡人新至,气焰正盛。”
“吾当以声东击西之计破之。”
遂召司马吩咐道:
“汝率步卒二千,多树旗帜,从南门鼓噪而出。”
“胡人必集中攻南,吾自率精骑从北门突袭。”
司马谏曰:
“将军乃三军之主,岂可亲身犯险?”
田豫按剑道:
“今陷死地,非出奇不能制胜。”
“汝勿复多言,依我令行事便可!”
黄昏时分,
司马率步卒从南门杀出,鼓声震天,旗帜如林。
胡人果然集中兵力猛攻南门。
正当此时,田豫亲率三千精骑,悄悄开启北门。
但见这位深受汉朝倚重的大将红袍飘扬,铁甲生寒,大喝一声:
“将士们!随我破敌!”
三千铁骑如猛虎出柙,直冲胡军中军。
田豫一马当先,长枪如龙,所向披靡。
胡人猝不及防,阵脚大乱。
轲比能急调兵迎战,然南北受敌,指挥不灵。
汉军骑兵冲入敌阵,左劈右砍。
田豫更是神勇,连挑十余名胡将。
鲜卑兵虽众,但在狭小地域难以展开。
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单于!汉骑凶猛,不如暂退!”
慕容铁勒急谏。
轲比能怒目圆睁:
“吾三万之众,岂惧数千汉兵!”
亲率卫队迎战田豫。
两军主将终于交锋。
田豫久经战阵,枪法凌厉无比。
轲比能勇猛,刀势沉重。
战至十余合,不分胜负。
然汉军士气如虹,越战越勇。
胡军则阵型已乱,首尾不能相顾。
突然,南门汉军步卒突破重围,与骑兵会合。
胡军彻底崩溃,纷纷溃逃。
田豫大喝:
“追击!不可放虎归山!”
汉军乘胜追击二十余里,胡尸遍野,血染荒原。
轲比能仅率千余骑突围而去。
战后清点,斩首八千级,获马匹器械无数。
素利部围遂解。
参军步骘叹服:
“将军以五千破三万,真神人也!”
田豫却无喜色:
“轲比能虽败,未伤根本。”
“鲜卑之患,犹未消除。”
遂整军回师,边民夹道相迎。
此役之后,胡人闻田豫之名皆惧。
称其为“天将军”。
而田豫眼下还必须为自己“擅自出兵”、“轻启战端”一事上表请罪。
眼下,估计朝中已有不少大臣在弹劾自己了吧?
田豫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