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7章 武庙十哲必须有军事理论贡献:李翊的十胜十败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27章 武庙十哲必须有军事理论贡献:李翊的十胜十败论 (第3/3页)

齐国趋近于“神化”的人物,被当众这般调侃,的确招笑。

    李翊不慌不忙地从容施礼,说道:

    “臣适才正与丹阳太守袁胤叙话,故而来迟。”

    说着侧身向刘备引荐:

    “此乃臣妻兄袁胤,昔年镇守丹阳十余载,屡挫吴军锋芒。”

    刘备目光如电,将袁胤上下打量。

    袁胤连忙伏地行礼:

    “败军之将,愧见大王。”

    “袁卿请起。”

    刘备温言道,“子玉常与孤言,丹阳虽小,却是遏制东吴的要冲。”

    “卿能坚守多年,实属不易。”

    刘备也是真给面子,知道李翊要提携袁胤,当下也顺势表彰其功绩。

    说袁胤保守了丹阳,压制东吴多年。

    但之所以能够坚守这么多年,不是因为袁胤做的有多好,而是因为他背后有个齐国。

    丹阳后面就是淮南,有陈元龙的淮南水军在。

    吴人敢轻举妄动么?

    但不管怎么说,政治就是看结果的。

    袁胤保守丹阳多年,这就是他的政绩成果。

    李翊适时补充:

    “去岁吕蒙白衣渡江,若非袁太守在丹阳牵制吴军主力,荆州恐难保全。”

    刘备乃抚掌赞叹道:

    “如此功臣,岂能不加封赏?”

    略一沉吟,便道:

    “即日晋封甘陵侯,领齐郎中,赴河北任职。”

    唔!

    袁胤激动地无以复加。

    倒不是封侯有多么吸引人,四世三公出生的他,对于这种名利没那么大的反应。

    更何况齐国内部侯爵不少,光关内侯就有八十多人了。

    真正令他感到惊喜的是,自己丢失丹阳,不仅能免于责难,还能得到这么厚的赏赐。

    最关键的是,刘备钦点他去河北。

    河北是什么地方?

    那是齐国GDP第一的省份,人均收入最高的繁荣之地。

    而河北是谁的地盘?

    那我妹夫啊!

    在丹阳这种穷山恶水带了这么多年,总算能去齐国的“上海”潇洒潇洒了。

    袁胤万没想到刘备会这么给李翊面子。

    适才他当众调侃李翊,袁胤还担心君臣二人的关系。

    现在看来,真的是他想多了。

    国事是国事,家事是家事。

    真当李翊有什么私人问题需要解决时,刘备还是很乐意帮忙的。

    “快谢恩啊!”

    李翊轻轻推搡一下袁胤,在他耳边低声说道。

    袁胤激动得浑身颤抖,重重叩首:

    “臣……臣……”

    “且慢谢恩。”

    刘备忽然笑道,“今日军议事关重大,袁卿不妨留下参详。”

    此言一出,帐中诸将皆露讶色。

    要知这等军机要务,向来只有五军都督才有资格参与。

    关羽眯着的丹凤眼微微睁开,张飞也停下脚步,陈登则若有所思地看了李翊一眼。

    三个人似乎都心照不宣地在那里调侃——相爷好大的面子!

    李翊心知这是齐王格外施恩,正要代袁胤谢绝,却见袁胤已肃然行礼。

    “臣愿效犬马之劳!”

    嗯。

    刘备满意颔首,随即正色说道:

    “好了既然子玉也来了,那就说回正事。”

    “诸君,方才探马来报,夏侯惇已开始强迁关中百姓……”

    “如今寡人虽已尽得河南之地,但河南之民十不存一。”

    “田舍尽毁,仓禀尽焚。”

    “当真是生民百遗一,念之人断肠。”

    “此诗乃曹操所作,其如何忍心干出这等事来!”

    众人闻言,全都低头叹息。

    河南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至少在未来两三年内,都要成为齐国的放血槽了。

    至少在恢复河南生产力之前,该地很难为齐国带来正向收益。

    “……哼,曹贼竟如此可恨!”

    “俺们舍生忘死,奋勇拼杀才拿下河南,曹贼却给俺们留了一片白地!”

    张飞气得牙痒痒。

    虽然早有探报,说曹魏一直在河南搞爆兵行动,焚田烧仓。

    但直到完全接收河南之前,齐军上下都还抱有一丝幻想。

    幻想多多少少留点儿。

    没想到曹贼是真的这么狠。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原来曹操写这首诗,是他给手下人的业绩指标啊!

    张飞忍不住插话:

    “兄长!就让俺率领一队轻骑前去截击罢!”

    “益德稍安勿躁。”

    刘备示意他坐下,目光却投向李翊。

    “子玉以为如何?”

    李翊凝视着案上舆图,忽的指向一处关隘:

    “当务之急,是抢在曹军之前拿下这里。”

    众人齐齐起身,顺着李翊手指的方向看去——虎牢关。

    “诸公且看,曹魏此番布局,必效董卓故智。”

    “虎牢关北依黄河,南靠嵩岳,山岭交错,真可谓是天赐之所。”

    “一夫当关,万夫莫能开。”

    “当年讨董关东联军便受阻于此雄关之前,寸步难进。”

    众人面面相觑,听李翊这意思,曹魏多半是想要集中资源在虎牢关,为迁民争取时间了。

    但虎牢关易守难攻这是天下人公认的。

    就连关东联军都未能打破虎牢关,还是董卓主动迁都放弃的。

    当然了,当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

    盟军内部不团结,冬天补给跟不上。

    西凉军战斗力强等等。

    但今时不同往日。

    看出了众人的担忧,李翊忽然一翻衣袂:

    “诸公勿忧,今日之势与当年不同。”

    “我军有十胜,而曹魏有十败。”

    关羽丹凤眼微睁,“关某愿闻其详。”

    刘备也是身子微微前倾,竖耳倾听。

    “昔诸侯伐董,各怀私心。”

    “今王师征伐,上下一德。”

    “袁绍辈谋不及远,而大王运筹帷幄,此天道在人,岂在险关?”

    “此道胜也。”

    “董卓据西凉虎狼之师,曹操丧河南精锐之众。”

    “彼以残兵守险,我以全盛攻坚锐,此消彼长,虽有关隘何足恃?”

    “此势胜也。”

    “当年群雄只知蚁附攻城,今我军可由马超出奇兵渡河,绕袭敌后,使贼党腹背受敌。”

    “孙子云,‘以正合,以奇胜’,乃万全之策也。”

    “此谋胜也。”

    “曹操迁民如驱犬豕,百姓衔恨。”

    “大王仁德布于四海,黔首翘首。”

    “得民心者得天下,岂在坚城高垒?”

    “此民胜也。”

    “昔诸侯粮尽自溃,今我军仓廪充实。”

    “彼迁民未半,我兵锋已至。”

    “真可谓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此时胜也。”

    “昔吕布骁勇冠世,而今魏无长将。”

    “我军云长乃万人之敌,益德熊虎之臣。”

    “以我之锐,击彼之惰,破关必矣!”

    “此将胜也。”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大王奉汉室以讨不臣。”

    “彼为汉贼,我为忠良,大义所在,三军效死。”

    “此义胜也。”

    “魏政尚刑名,民畏威而不怀德。”

    “齐法明赏罚,士感恩而乐效命。”

    “以治击乱,胜负已判。”

    “此治胜也。”

    “曹操用人,唯亲是举,门下皆姓夏侯曹。”

    “而大王取士,量才而授,白身黔首皆能进取。”

    “彼拘于门户,我尽收英才。”

    “此度胜也。”

    “曹操多疑,将士离心。”

    “大王推诚,众志成城。以明对暗,如日融霜。”

    “此明胜也。”

    “有此十胜,诸公还怕破不了一个小小的虎牢关么?”

    李翊洋洋洒洒地提出了自己的十胜十败论。

    (据悉,后世在提到十胜十败论时,首先想到的是李翊,而非郭嘉)

    “善!”

    刘备大悦,站起身来,“寡人有此十胜,何愁曹贼不破。”

    陈登则冷静地问道,“丞相的意思是,要不不计代价强攻虎牢?”

    李翊冷笑摇头:“非也,还须分兵才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