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9章 曹操挟民渡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79章 曹操挟民渡江 (第3/3页)

领导们只需在办公室里喝茶拍案做决定就可以了,而底层员工要考虑的就很多了。

    曹操不信,有那么多人会冒险走小路。

    尤其是还不见得能够追着自己。

    而魏军士兵们呢?

    他们现在是在逃命,在艰苦的环境都得忍受。

    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人愿意当俘虏的。

    这不仅仅是屈辱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属都在魏国。

    被俘就有可能很亲人永远分别。

    何况两地不同,生活饮食习惯也不同。

    在无亲无故的背景下,谁又愿意去强行适应异地的环境呢?

    “……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孤只管走小路,且看有多少军官敢来追吾。”

    听完曹操的分析,众官员齐齐拜服:

    “魏公妙算,人不可及!”

    于是众人勒兵走了华容道。

    时值隆冬淫雨,华容道泥泞没膝。

    北军饥疲交加,伤病相枕,日行不过十里。

    连赶三日之路,军士们困苦不堪。

    人皆饥倒,马尽困乏。

    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

    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

    衣甲湿透,个个不全。

    军器旗幡,纷纷不整。

    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

    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

    忽然,军马不能行进,曹操忙使人问其缘故。

    军士回报说:

    “前面山僻路小,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

    “泥陷马蹄,不能前进。”

    曹操大怒,厉声叱道:

    “军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岂有泥泞不堪,不能行之理?”

    于是,传下号令。

    教此前掳掠的百姓,前去填塞道路。

    使强壮者在后担土束柴,搬草运芦。

    使老弱病残者在前,发镰刀割茅草,使铺路而行。

    正开路之时,曹操登高而望,见后方追兵烟尘已现。

    于是恨道:

    “来追我者,必是一员大将!”

    曹操知道,肯定只有齐吴两军中,位高权重者。

    才能再追的这么远的情况下,还敢驱使将士走小路来追自己。

    换成一般的中低层军官,不可能往华容道走。

    于是,召骑督曹纯过来,呼曰:

    “事急矣!”

    “可率虎豹骑在后,催促老幼加紧铺路。”

    “万一有变,吾自有计使军士得脱。”

    曹纯领命,引虎豹骑执刀在手,催赶百姓。

    务要及时行动,如有违令者立斩。

    但有迟慢延误者,也立斩!

    时耄耋翁媪,尽皆匍匐于泥中。

    十指渗血以捋蒿草,羸病稚子负薪填洼。

    时有陷没者,哀呼不绝。

    一老叟抱孙跪泣:

    “将军开恩!”

    “将军开恩呐!”

    曹操以马鞭指天,叱道:

    “天不助曹,尔等即为天路!”

    于是命曹纯立斩生事者,一时间死者不可胜数。

    嚎哭之声,于路不绝。

    曹操兵败,正好心烦意闷之时,听得众人号哭,于是破口骂道:

    “生死有命,何哭之有!”

    “如有再哭者,立斩!”

    众人只得将泪水咽进肚子里。

    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随曹操。

    忽闻后方鼓角震天,一彪军马已至三里外。

    而泥途犹未及半,魏军将士皆不得过。

    有不少人皆心中震怖,以为必死无疑。

    曹休急忙来找曹操,报曰:

    “魏公!追兵来了!”

    “是东吴的军马,周瑜的先锋军已行至三里开外!”

    曹休神色慌乱,因为他们目前被困在华容道。

    前方是泥泞,后面是追军。

    是进亦忧,退亦忧。

    而且他们也没办法“背水一战”,那是需要很多前提条件的。

    更别提魏军士兵个个累乏,无心再战了。

    曹休担心,一旦使周瑜的兵马杀到,他们必定难以取胜。

    最后为周瑜所擒!

    不止曹休,其余魏国高级军官,都纷纷来到曹操面前。

    报说事情紧急,请曹公赶紧拿出一个办法来。

    毕竟当初是你非要走华容道的,说敌人不会追来。

    结果敌人追来了,这事儿还是老板您自己拿主意吧。

    见众人焦头烂额,曹操脸色却显得异常平静。

    “诸公休惊,此一行,吾等定能生还!”

    众人皆是跟随曹操多年的宿将,眼下形势万分紧急,也只能选择相信曹操了。

    曹操催马,走至曹纯身边,拔剑厉喝:

    “虎豹骑听令——踏路而过!”

    一声令下,众虎豹骑嘶吼一声,向前方碾去。

    前方妇孺老幼尚在铺路,忽听得后方喊声大振。

    回头视之,骇然失色。

    正欲奔逃,却因道路泥泞,走脱不得。

    被一众虎豹骑尽皆踩死。

    铁蹄翻飞之间,白发颅骨碎于蹬下,病躯残肢陷为路基。

    一妇人紧搂婴儿没入泥淖,犹见小手乍现即沉。

    血泥翻涌,竟成暗红色硬土,三军乃得疾行。

    原来,这曹贼早有算计。

    如果这些老弱病残,能够及时铺好路,就将他们一并带走。

    如果未能铺好,被敌军追上,就让骑兵碾过去,把他们变成路。

    这样一来,魏军将士就能顺利通过华容道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曹操不让手底下士兵去砍树伐木,割草铺路的原因。

    不单单是为了给他们节省体力,更重要的是他舍不得牺牲自己的士兵去填路。

    后军乐进见此惨状,向曹操谏道:

    “……民亦人子,这——”

    曹操冷笑一声,打断说道: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于是亲率曹纯等众,踏尸而过。

    遗民嚎啕之声,上干云霄。

    对比历史上的长坂坡,彼时的曹操吞掉荆州,志得意满。

    率五千骑兵去追击刘备,而刘备当时也是行军速度极缓。

    扶老携幼,带着十万百姓。

    刘备不愿放弃百姓,喊出那句千古名言: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因此,刘备被曹操追上,被曹操大杀特杀。

    两个女儿也落入曹纯之手。

    而长坂坡过后没多久,就轮到曹操被刘备追了。

    事实证明,要论逃跑,刘备跟曹操都是顶级。

    这次追击曹操,刘备也没能够追上。

    刘备追上曹操放火烧他时,曹操已经带着精锐部队逃走了。

    并且还大笑说:

    “刘备确实是我的对手,可惜智谋来的太晚。”

    “如果他早点放火,我们就完了。”

    历史上的华容道是没有关羽的,也没有诸葛亮故意放曹操一马。

    当时的刘备跟曹操早就势不两立了,巴不得早点儿弄死对方。

    至于某电视剧上说的,孙刘都希望对方杀死曹操,好使其结怨于魏国,自然也是全无逻辑。

    毕竟赤壁火烧之仇,你杀不杀曹操,都已经跟曹魏结下生死大恨了。

    怎么可能因为害怕杀死曹操,而不敢去追。

    很快,曹操大军成功通过了华容道。

    比及周瑜率军追至,见着眼前景象,顿时大惊。

    但见泥泞道上,

    断簪与残甲俱沉,童骸共箭镞并陷。

    一老妪僵立道旁,怀中幼孙已成肉泥,犹瞪目如生。

    周瑜为首的一众东吴将官见了,无不掩面叹息。

    他们虽然也是军阀,虽然也干过军阀干的事儿。

    但像曹操这样,把老百姓当成地基铺路,生生碾死的情况,还真是见所未见。

    周瑜掩面长叹道:

    “此役,吾虽胜犹耻!”

    于是下令暂缓追击,把百姓们救出来,就于路边安葬。

    不表。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