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8章 虎狼纵暴互奔驰,狐魅纷纭擅肆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58章 虎狼纵暴互奔驰,狐魅纷纭擅肆欺 (第1/3页)

    谈及张绣问题,气氛一下变得紧张起来。

    此时的曹操尚未知张绣已与徐州暗通款曲,只道李翊有此安排,是为战略考量。

    李翊正色言道:

    “今河北势大,若结河南之力,亦未见得有多少胜算。”

    “张绣以骁武起凉州,麾下多健儿,若能引以为援,共据河北之兵。”

    “乃为河南之幸事也。”

    李翊正式向曹操提出拉张绣入抗袁同盟的建议。

    尽管张绣与曹操有杀子之仇,但此刻曹操却并未马上提出反对意见。

    到了这个年纪,曹操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了。

    政治家思考问题,只讲利益,不讲感情。

    张绣在淯水一战,展现出了自己杰出的武勇与指挥才能。

    曹操亲眼见证,知道他与他的部曲战力如何。

    若是真能拉他进抗袁同盟,那么对上袁绍的胜算又能增添几分。

    “奉孝,此议如何?”

    曹操依旧先征询郭嘉的意见。

    郭嘉为正色言道:

    “张绣乃一边地武夫,苟全性命于乱世,徒有匹夫之雄,何足为虑?”

    “明公若能冰释前嫌,招降其部众,拉他共抗袁绍。”

    “待袁绍灭后,尽袭河北之地。”

    “南阳张绣存亡如何,全在明公一念之间耳。”

    言外之意,袁绍是目前最大的敌人。

    曹操应该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只要灭了袁绍,侵吞了他的地盘和政治遗产,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到时候区区一个张绣又能构成什么样的威胁呢?

    有了郭嘉的保证,加上李翊的分析后,曹操乃道:

    “……善,既然玄德与李先生都这么说了,那操又岂是小肚鸡肠之人?”

    “随后吾便上表朝廷,奏请张绣为扬武将军。”

    “待到来年或者后年,真要与河北动兵,须得让张绣出兵渡黄河。”

    有刘备及徐州作保,曹操相信张绣应该不敢背刺自己。

    但依然要求张绣将来能够参与到抗袁的战争中来。

    毕竟张绣离得不远,麾下又多为骑兵,赶到河北前线参战不是问题。

    张绣问题既定。

    曹操又与刘备商谈了加强兖徐二州合作的建议。

    甚至提出了明年兖州、徐州在白马县搞一个联合军演,主要用于向河北示威。

    ……

    与此同时,

    就在曹刘已经秘密将北方、南方各方势力都安排了之后。

    荆州刘表亦在加快自己的动作。

    只要稍微有点政治敏锐度的诸侯,都能意识到近几年愈发不太平,将有大事发生。

    前不久,他接到了庐江刘勋的举城投降的提议。

    虽知刘勋为两面派,但刘表并不想放过这次染指扬州的机会。

    他派遣江夏黄祖,向刘勋索要庐江的寻阳县,这个扼守荆、扬二州的重要门户。

    而令刘表意外的是,刘勋答应的很痛快。

    表示愿意割让寻阳县,但为表诚意,荆州须用三十万斛粮食来买。

    刘表这才明白,感情刘勋是混不下去了,找自己来买地了。

    但这却也再次印证了谋士蒯越的说法,“刘勋虽强于江、淮之间,然粮食稀少。”

    刘勋拥兵甚重,却喂养不起,所以想抱上刘表的大腿,请求包养。

    这对刘表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刘表最喜欢的事,就是自己的钱,买别人的血。

    他已经在南阳包养了一个张绣,为自己看守荆州北门。

    再包养一个刘勋,为自己看守荆州东门,又有何不可呢?

    不过刘表也不想当冤大头,他吃定刘勋缺粮,主动权在荆州。

    所以先派人跟刘勋讨价还价,表示只愿意给粮十万斛。

    并且需要先交割寻阳之后,才给粮。

    刘勋也不傻,他知道自己的庐江最值钱的地方就是寻阳。

    不是这个地方有多富,而是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重要,尤其是对于荆州刘表而言。

    于是两人又开始了讨价还价。

    恰逢此时曹操的人跑来劝降刘勋,让他举城归附自己。

    没错,曹操并不想动兵庐江。

    一方面,是要为明年或后年备战袁绍做准备。

    另一方面,曹操与刘勋有旧,且两人关系还算不错。

    所以曹操想碰一碰运气,劝刘勋归顺自己。

    毕竟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且曹操也有信心刘勋会归顺自己。

    毕竟他势力太过弱小,占据了半个庐江,要么归顺刘备、要么归顺孙策。

    但自己同样拥有半个庐江,且与刘勋有旧。

    在三选一的情况下,刘勋没道理不选自己。

    但令曹操万万没想到的是,刘勋选择了四——荆州刘表。

    要按历史上来,刘勋确实是主动归顺了曹操。

    但曹操却不是刘勋的第一选择。

    刘勋的第一选择,一直都是刘表。

    历史上他是因为干不赢孙策,所以决定抱刘表的大腿。

    结果刘表派人来帮忙,依然没能干赢孙策。

    刘勋这才无奈北上投靠曹操。

    但这个位面的孙策远远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势,且淮南周边势力也更加复杂多变。

    这让刘勋产生了侥幸心理,或许他可以借力打力,在众诸侯中左右逢源,保全自己的庐江。

    与人为奴,怎比自在为王。

    曹操向刘勋主动抛来了橄榄枝,这让刘勋抓住了机会。

    再度给刘表下达最后通牒,如果刘表不马上同意给粮,他就要去北方投靠曹操了。

    并且还把曹操寄给他的书札,送去了荆州,拿给刘表看。

    此举果然有效,刘表是真怕刘勋投靠曹操,毕竟他占了北面庐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遂再与刘勋商议,先给粮五万斛。

    待拿到寻阳之后,且荆州兵完全入驻之后,再交割剩下的五万斛粮食。

    刘勋知道这已是刘表的底限,遂不再继续往下试探。

    两人意见终于达成一致,刘勋即南面庐江正式归顺荆州,成为了刘表的附庸。

    刘表的扩张之路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成功在扬州扶植了自己的势力。

    但接下来,却有一个更加令他感到头疼的问题。

    刘勋是归降他了,庐江也成了他的势力范围。

    可代价呢?

    朝廷可是亲封了夏侯惇为庐江太守,曹操也早已视庐江为自己的禁脔。

    庐江是曹营的囊中之物,后之园。

    刘勋也是曹操一直在招募的对象。

    现在自己插手一脚,先一步纳了刘勋,曹操能够罢休吗?

    万一把曹操惹急了,发兵南庐江,刘勋肯定挡不住。

    到时候,自己是救还是不救?

    救的话,就卷入了与曹操的战火之中。

    这有违刘表不让“荆州下场参战”的对外方针。

    不救的话,那自己就等于是白忙活一场。

    好不容易扶植的扬州势力,再次拔除。

    基于此,刘表即召荆州诸大臣,商议保庐江的后续战略方针。

    “曹操视庐江为彀中之物,今吾接纳刘勋,必开罪于曹操。”

    “此辈前不久兵败于淯水,我与曹氏已是水火不融。”

    “须早做打算,诸公若有良策教我,可速发之。”

    刘表目光逡巡一群,看向以蔡、蒯、庞、黄为首的荆州四大家族。

    荆州的权柄基本掌握在这四家身上。

    章陵太守黄射率先谏言道:

    “保庐江所以保荆州,近闻孙策遣使入朝面见天子。”

    “料其必求封于江东之地,孙策若并江东,则我荆州江夏有危。”

    “今宜当外交好曹操、刘备,然后与刘勋合力对付孙氏,乃为荆州上策。”

    黄射乃是江夏太守黄祖之子,同样出身于荆州大族黄氏。

    父子俩一个任江夏太守,一个任章陵太守,且手中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