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7章 此为阳谋,两杯毒酒,任君择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57章 此为阳谋,两杯毒酒,任君择一 (第1/3页)

    果然,

    曹操听得李翊此言,面色微变。

    但还是未做声张,任由李翊说去。

    刘备微微一笑,又问:

    “袁绍来陈地求封,当何以应对?”

    李翊不假思索,答:

    “且先看袁使有何话说。”

    于是,将袁使带上来,问他袁绍遣使入朝,欲求封何职。

    袁使畏惧二人声势,心知若不经此二人之手,断难见到天子。

    便将袁绍的述求,如实说了。

    即袁绍欲求封大将军之位,假节,总督幽、并、青、冀军马。

    唔……

    听完袁绍的述求,曹操、刘备对视一眼,此辈野心着实不小。

    大将军之位位列三公之上,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假节即代表天子出行,有便宜行事之权。

    督幽、并、青、冀人马即是为了名义上获得支持,合法占据北方四州。

    曹操、刘备听完袁绍的述求,俱是陷入了沉默。

    俄顷,曹操先开口问:

    “奉孝,汝以为如何?”

    郭嘉蹙眉,道:

    “此必为袁绍试探,欲看我河南动作。”

    刘备开口问身旁的李翊,道:

    “袁本初野心勃勃,欲假节督四州兵马,子玉以为当如何应之?”

    李翊答道:

    “总督幽、并、青、冀四州人马,并非没有先例。”

    “前将军、易侯公孙瓒、亦是假节督此四州。”

    言外之意,自是劝刘备不要把袁绍此次求封看得太重。

    毕竟政治博弈到底是一场脸面游戏。

    袁绍肯来朝廷走个过场,就是不想撕破脸。

    你封不封给人家,人家都已经实控了四州。

    其实,天子即汉室朝廷的作用,只对政治白痴有用。

    比如说吕布。

    遇上真正的政治家,基本上就只能是走个过场,求一个好的名分了。

    像河北沮授就说了,“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

    即大家都是出来争霸的,谁看不出你心里面那点小九九?

    周瑜也对孙权说,“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即你拥立天子想用政治名号压人家一头,人家照样会给你打上汉贼的旗号来反对你。

    总之一句话,政治集团的博弈主打一个脸面。

    脸面不要了,那是流氓集团的思维,不是政治人物的思维。

    大家都知道汉室和天子是个什么情况,也知道大家都怀着什么样的心思。

    只要大家不点破说出来,就相互做一做面子功夫便好。

    在新三国里就有一个误导了许多人的历史误区。

    即袁绍不接曹操发来的天子诏,虽然是恩诏,对他有利。

    但理由是如果他接了,就等于是承认了天子是合法的。

    明日来个恶诏他就得接,所以恩诏就不接。

    这种蠢货逻辑居然还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接对自己有利的诏书,不接对自己不利的诏书,这不是政治人物的常规操作吗?

    因为历史上的诸侯就是这么干的。

    曹操接到天子后,封自己为大将军,给袁绍封太尉,压了袁绍一头。

    人家袁绍根本不认,一句此乱命也就挡回去了。

    后来吓得曹操赶紧认错,把大将军之位让给了袁绍,给他假节,督四州兵马。

    这是对袁绍有利的诏书,所以袁绍就认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天子及朝廷就是走个过场。

    诸侯们想不接对自己不利的诏书,理由多了去了。

    只要你面子功夫做到位,没有人会反对你。

    包括曹操在拥立天子之后,别人上表求封,曹操基本上是能封就封。

    因为他知道自己封不封,人家都是自己地盘上的地头蛇。

    那还不如给他封了,卖他一个人情。

    顺便还能提高汉室朝廷的权威,因为诸侯们求封进贡,就是间接地认可朝廷。

    “既为袁绍试探之意,不如许之,以慢其心。”

    “然后我等结连河南之势,以拒河北。”

    郭嘉在旁侧建议曹操答应袁绍的述求。

    反正你封不封人家都已经控了四州之地了。

    至于什么假节也是走个过场,之前李傕、郭汜乱政的时候,就一堆人假节,早不值钱了。

    嗯……

    曹操一颔首,又看向刘备,问:

    “玄德以为如何?”

    刘备眉宇间一川不平,分析道:

    “袁绍势大,周无强敌能够制衡。”

    “若冒然开战,诚难与之相抗。”

    “今宜缓图,然后伺机而动。”

    袁神之所以强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四世三公的背景,有着富饶的河北。

    更重要的是,它地理位置好,周边没有强敌。

    最北方的乌桓人还是他的盟友。

    等于说袁绍只要一统北方,专心往南怼就行了,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就算把军队全部拉到前线去都没问题。

    要不然生产力差距再大,官渡之战袁绍也不可能拉出数倍于曹操的兵力。

    当时袁曹大战的情况就是,

    袁绍只有一个对手,曹操只有一个队友。

    曹操东南西北都有敌人,必须分兵去守。

    所以一统河南的曹操,没办法爆兵去跟袁绍相抗。

    这也是为什么李翊如此重视曹刘同盟的原因。

    袁神太过强大,想玩儿远交近攻都没辙,只能硬打。

    “虽然如此,也不好如此将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

    李翊在一旁谏言。

    曹操、刘备俱是将目光落在李翊身上,问他这是何意。

    “袁绍既然上表朝廷,请求册封,就该遣使进贡。”

    “缴纳赋税钱粮,以明其忠义之心。”

    曹操、刘备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李翊的意思是让袁绍进贡缴赋,说白了就是钱买官呗。

    这事儿曹操有经验啊,他爹就是了一亿钱买的太尉。

    “……善,既如此,就照子玉之言所办。”

    刘备欣然同意李翊的提议。

    这个遣使进贡也是各地诸侯的常规操作了。

    以袁绍的家大业大,不会舍不得这点钱的。

    当然了,数目也不能开的太高,不然袁绍再有钱也不会当冤大头。

    大战在即,能小赚一点就小赚一点吧。

    在打发了袁绍使臣之后,曹刘又命孙策使者来见。

    还是直接开门见山,问孙策想要什么。

    比起袁绍,孙策可就更需要朝廷的认可了。

    人袁神家大业大,四世三公,有直接不要天子的底气。

    但孙策就一个“反贼”袁术封的殄寇将军,在没有诏命的前提下,跑到人江东去攻打人家的地盘。

    直接被江东士族定义为了“造逆”。

    用游戏的思维解释,就是孙策在没有“伪造宣称”的情况下开战,降“稳定”,加“厌战度”,大失人心。

    所以孙策刚刚打下吴郡、会稽,就迫不及待地遣使入朝,请求册封。

    朝贡的礼物,是寻常诸侯的两倍。

    而这名孙吴使者,乃孙策帐下奉正都尉刘由也。

    他向曹操、刘备躬身说道:

    “曹司空,刘将军,吾主孙策此次平定江东叛乱有功,故而遣我来请求封赏。”

    曹刘当然知道这是刘由的场面话,也不戳穿他,便问他具体的封赏内容。

    刘由见此,非常识趣地先将贡品清单献上。

    俱是江东的珍奇之物,还有不少粮秣。

    虽然这些贡品对曹操、刘备这样的大诸侯而言,不够塞牙缝的。

    但谁又会嫌口袋里钱多呢?

    二人看完清单之后,曹操先开口说道:

    “我闻汝主孙策,擅杀朝廷大员,据江东之地,又不来向朝廷进贡。”

    “该当何罪?”

    刘由喏喏道:

    “此中必有误会,吾主在江东之地,所杀之人皆为叛逆。”

    “大军所过之处,与民秋毫无犯,有口皆碑。”

    “曹司空若是不信,可差人去探。”

    这名孙吴使者玩了一个避重就轻的把戏。

    孙策严明军纪,确实拉拢到了江东军民的支持。

    但反对他的江东士族,都被他突突了。

    现在就算让曹操去探查,也只能看到赞赏孙策的老百姓,哪里还会有反对他的士族发声?

    刘备则道:

    “既然汝主有功于朝廷,就该向朝廷上贡,每年不可少。”

    依然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恩威并施把戏。

    刘由连连称是。

    “刘将军教训的是,只因此前盗贼蜂起,路途艰难,不得通进,故而延了路程。”

    “现在吾主扫平江东,已无盗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