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李翊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第2/3页)
“唇亡齿寒呐……”
孙策背着手,“曹刘化干戈为玉帛,共攻袁术,我等若不帮一把,下一个便是我们了。”
这才是孙策最担心的事情。
袁术家大业大,孙策目前都还是依附于他的。
若是他被灭了,孙家人能扛得住曹刘的进攻?
所以于情于理,孙策都不能对淮南坐视不管。
更别说,一旦广陵方面出兵,截断了长江。
那孙策直接就失去了与江北的联系。
在江北,他还有不少宗室将领,在袁术手下领兵。
尤其在历阳,孙辅、孙香足足有一万多部曲在那。
退一万步讲,袁术即便真的被灭了,那也是死不足惜。
可他的宗室不能也死在那儿。
这可都是他孙策未来创业的资本呐!
“伯符此议不妥!”
吴景驳斥了孙策的战略主张。
“此一举实在太险了。”
“徐州军势大,不管他们过不过江,都不是我们孙家能够左右的了的。”
“为今之计,只有坐看淮南成败。”
“若袁术胜,自然再好不过。”
“若刘备胜,亦会损耗不少的元气。”
袁术虎踞淮南,兵精粮足。
保守估计,可以动员出五六万的兵马来。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此前袁术攻广陵屡屡失利,是因为他是进攻方。
现在如果他变为防守方,尤其同时坐拥九江、庐江两大郡,有纵深,有防守。
刘备同样不易取。
按照吴景的估算,刘备若真想全面覆灭袁术。
少说也得动用十万人。
并且战事最少最少也要持续一年。
要知道,战事最是伤民。
倘若徐州真的发狠动员出十万人来,那请问你会消耗多少元气?
需要多少时间来恢复?
灭了淮南之后,还有多少余力来打孙氏?
这期间至少又能争取到一年的时间。
“只要我们行军够快,两年之内,一定可以打下吴郡、会稽。”
“若是再快些,豫章也不是不可得。”
“相反,若是袁术果真为徐州所灭,我等才更应该坐看成败。”
“这是我们脱离袁氏的大好机会,实不该蹚这趟浑水。”
吴景曾任袁术的督军中郎将,在他手下多年,深知此人不能成事。
被灭只是时间问题,孙策实在没必要浪费兵力去救他。
“至于历阳孙香、孙辅的部曲,也好借着战乱,趁机脱离袁术。”
“使之渡江来,与我等汇合。”
“徐州人若果真要与袁术全面开战,并无理由拦我孙氏的人马。”
众人纷纷点头,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
徐州方面没必要在打袁术时,扣住他们孙家人不放行。
“目前朱治在钱塘,由他北上攻打由拳,我们再由吴县南下配合,南北夹击。”
“许贡必然不是我等敌手。”
“之后顺着吴郡南下,攻打王朗,不但能够拓展疆土,还能够连通丹阳南部。”“这才是取丹阳的好机会。”
“现在调头西打,物资周转困难不说,我等只能困守吴郡半地。”
“实在太过弄险。”
“即便真能防备徐州人,可徐州若真要加兵于我等,我等又能如何呢?”
“现在南下,值得冒险!”
话音方落,程普、黄盖等老将纷纷站出来应和。
孙策神情凝重,他心中惴惴不安,总觉得放任徐州军南下不是件好事。
“……眼下也只能是如此。”
孙策叹了一口气,心中默默祈祷自己今日的决定,将来不要后悔。
“不过历阳方面,须遣人说一声。”
“就说若徐州军果真来攻,不必抵抗,任由他们进驻历阳。”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料陈元龙白得了历阳,不会截住江水,不放孙香他们过江。”
众将从其言,接着去筹备南下的战事了。
程普自亲自渡江前往历阳,知会孙香等人,莫要抵抗徐州军。
白白浪费手中兵力。
……
……
时间快如飞梭,很快来到了四月份。
按照李翊秋收后全面开战的构想,徐州还剩下不到半年的准备时间。
这期间,李翊主要做的,就是跟鲁肃、孔融等人大肆征发民夫。
这也是打仗烧钱的原因之一,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后勤。
后勤你不得不用民夫,民夫你不得不给钱。
而最重要的是,民夫被征发了,会导致民间劳动力的缺失,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所以越是大规模的战事,持续得越久,越是伤国力。
李翊为了筹备这场覆灭袁术的全面战争,足足要筹备三年之久,才敢动手。
首先,仅是为了照顾广陵陈元龙这一路兵马,少说得征发一万五千名民夫。
至于汝南方向的主战场,民夫至少三到五万不等。
其中有部分人,可以直接用此前在汝南俘获的黄巾军士充数。
除了民夫的征发之外,最最重要的是便是粮草供给,这也是为了后勤保障。
这几月下来,李翊委托典农校尉鲁肃,让他严格管控粮食配给,禁止粮食外流。
又托了别驾麋竺,请他再拨一笔款下来,大肆购买猪、牛、羊、鸡、鸭、蛋等肉类。
为得就是给士卒加餐,补充蛋白质。
士卒每天都在高强度的训练,如果再不吃好点儿,难免怨声载道。
此外,军械、甲胄、投石车等战场装备,也在紧锣密鼓的打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