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第3/3页)
这些流民的加入,极大推动了徐州屯田的发展。
考虑到徐州目前的高速发展。
经过估算统计,李翊等徐州高层,一起向刘备上书,可以再扩军一万人左右。
以徐州目前的生产力,养得起。
并且,这也是为了秋收后,为覆灭袁术做足准备。
而在徐州紧锣密鼓的备战之时,中间还出了一个小插曲。
那就是荆州刘表突然中止了与徐州的贸易。
无他,刘表敏锐的政治嗅觉,发觉情况有些不太对。
尤其现在天子东归,刘备被朝廷委任了左将军的高位。
并且赵云还被朝廷授予了九江太守之位,庐江太守的官位也落在了曹营中人手里。
这跟说好的不一样。
按刘表原来的打算,他不断给徐州输血,为得就是插足扬州事务。
结果庐江、九江的归属权,全落在了曹刘手里。
他刘表连口汤都没得喝。
这让刘表大为不满。
徐州方面也有话说的,说不是我们不想把庐江的表奏权给你荆州。
可问题是这是朝廷的旨意,咱们也没法反对,你说对不对?
难不成景升兄认为朝廷说的不算?
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当然不敢说朝廷、天子做的不对。
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而接下来,徐州的一系列操作,更是令刘表大为警觉。
那就是把荆徐二州的交易内容,全部变为了粮草。
徐州大肆屯田,肯定是要起征伐之事。
刘表料定刘备不久将打扬州。
一旦真打成了,那扬州可就真落入刘备手里了。
此前说好的庐江表奏权并未交给刘表。
现在若是让刘备打下扬州,那刘表就彻底失去了插手扬州事务的机会。
是以,他果断停了与徐州之间的贸易。
而徐州方面对此却丝毫不慌。
老刘这边,徐州已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致对外了。
而刘景升荆州方面,却是各派争斗。
蔡、蒯、庞、黄四大世家,垄断了荆州的权力。
尤其江夏的黄家。
要知道徐州与荆州的贸易,主要就是通过江夏与广陵之间的长江水路,来进行交易。
而刘表对江夏的掌控力却极为薄弱,大权都落在了黄家手里。
你刘表能够拒绝与徐州的贸易,还能阻拦手下人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利益的驱使下,黄家大量宗老都私自与徐州进行交易。
而刘表对此却无可奈何,无能为也。
尤其像黄祖,人家当年射杀孙坚,可是实打实帮了刘表一把。
江夏大权几乎尽在其手,靠着强大的荆州水军,整个长江水道,都被黄家控制着。
此前的贸易搞得好好的,大家都有钱赚。
你刘表倒好,一拍脑袋,把贸易说断就断了。
这会打乱多少人的章程安排,动了多少人的蛋糕?
此前准备好的货物,又会滞销多少?
他们要如何处理?
倒进长江里吗?
反正对这些士人豪族来说,倒进长江里,也好过贱价卖给市井小民。
所以江夏方面,对刘表的贸易禁令置于不顾,仍旧私自与徐州贸易。
而荆州其他州郡豪族,也暗自联络黄家,借他手的当中间商,托他一并交易了。
刘表控制不住,暗思自己禁不禁贸易,这些世家仍旧要与之贸易。
我反倒一分钱赚不到。
索性又恢复了与徐州的贸易。
至少这样自己还有钱赚。
……
就在徐州勃勃发展之时,位于徐州广陵南部的曲阿,孙氏也在这里快速发展。
此时,孙策的舅父吴景,堂兄孙贲都带了自己的部曲,前来投靠他。
孙策实力大长。
而其发小周瑜,也利用他们家族的影响力,在庐江舒县筹措了大量粮秣。
按照原来的计划,孙策在曲阿休养一年,就是为了在第二年攻打吴郡。
灭了许贡,夺取江东。
现在一切进行的还算顺利,孙策的伤势也早已康复。
他们目前在江东已经有两万人马了,其中多亏了其舅父吴景的加入。
光是吴景这一部就有七千人众,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孙策对其也是颇为倚重,每次出行必带着他和周瑜。
在力量攒够之后,孙策即召了麾下诸将过来议事。
“去岁我等制下战略,将在今年开春之时,攻打吴郡许贡。”
“现在如何?”
孙策高居于堂上,望着麾下诸将。
其中其父孙坚留下的老将占了大半。
话音方落,以黄盖为首的元老纷纷出列,朗声说道:
“我等俱已做好准备!”
“就请主公发令,南下攻打许贡!”
话音方落,其余诸将亦是慷慨激昂,纷纷出列。
“时刻准备着!请主公下令!”
声音洪亮如钟,响彻大堂。
孙策英武的眉宇间却闪过一丝迟疑,并未着急回应。
“那北方呢?”
“北方怎么办?”
孙策突如其来的一问,令在场所有人都有些懵。
少主这什么意思?
“公瑾,你来说。”
孙策给了旁边周瑜一个眼神。
周瑜会意,撩衣出身,说道:
“近日接到消息,徐州正在大肆扩充人马,购置粮食。”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