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3章 史册间,一笔书,万民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3章 史册间,一笔书,万民哭 (第2/3页)



    另一健将,见状骇然失色,拨马便走。

    关公拍马赶来,长驱直入,竟直冲杨奉军阵来。

    杨奉见关羽来得凶猛,赶忙退勒马退至中军处。

    那员骁将躲不及,被关羽赶上,只一刀,砍为两段。

    前排白波军皆望风披靡,被关羽轻易杀散。

    杨奉见关羽勇猛至此,乃信人言其熊虎之将,万人之敌。

    正欲打算回营,抽调援军。

    忽听得四面喊声大举,金鼓喧天。

    山上山下,火把齐明。

    伏军自四面而出,刘备亲自引军当先,旁边站着李翊。

    “杨奉休走,备在此等候多时也!”

    “全军击敌,休教走脱了杨奉!”

    杨奉大惊失色,急待回军,却被四面而来的刘军给围住,走脱不得。

    只得拔剑上阵,亲自押阵厮杀,博一条血路出来。

    刘备望着杨奉被困在垓心,面露笑意,冲一旁的李翊说道:

    “军师遣云长说徐晃来降,趁机引诱杨奉出兵。”

    “我等在此设伏,可毕其功于一役。”

    “真乃一举两得也。”

    李翊微微笑道:

    “杨奉乃无谋之辈,何足虑哉?”

    “纵不为主公所擒,也该死于他人之手。”

    说起来,历史上的杨奉就是被刘备杀的。

    当时他被曹操打败以后,贼性不改,四处劫掠为生。

    结果劫着劫着,劫到刘备的地盘上去了。

    刘备直接设下鸿门宴,在宴上斩了杨奉,也算是为民除害。

    这次杨奉再次落入刘备手里,可以说是天意了。

    两军混战,杨奉走脱不得。

    关羽、赵云俱在军内,领军冲杀。

    白波军抵挡不足,四散奔逃。

    混战之中,杨奉为流矢所中,正中其左臂。

    杨奉见箭插得深,实是痛楚难当,疼得他冷汗涔涔自额间滑落。

    遂一咬牙,伸出右手想要拔箭。

    不想关公骤然杀至,冲散众军。

    杨奉见状大惊,急走不迭。

    关公手起刀落,带头连着中箭的左肩,一并斩落于马下。

    众军皆散,刘备趁着云长冲乱敌军,乘势挥军掩杀过去。

    一时间,降者无数。

    那边韩暹听闻杨奉带兵出去了,也想领着军士过去救援。

    奈何见刘军势头正猛,不敢接战,只在远处静静观望。

    见刘备杀散了杨奉人马。

    韩暹暗想今日势孤,又折了杨奉,诚难再抢夺天子。

    遂引军向南,投袁术去了。

    刘备收兵回营,下令排筵为众人庆功。

    关羽引徐晃来见刘备。

    刘备大喜过望,执徐晃手道:

    “备在此翘望徐都尉久矣,今日幸得一见,实在大慰平生。”

    刘备一改往常称字,来表达亲近的方式。

    这一次刻意称呼徐晃为都尉。因为徐晃是跟着杨奉混了个骑都尉的官儿。

    但杨奉这种逆贼,他的车骑将军尚且不被人承认,何况是徐晃?

    但刘备却仍是选择称徐晃为都尉,因为他知道徐晃在乎这个。

    公明哥哥渴望招安,得到朝廷的认可。

    刘备身为汉左将军,带头做表率,承认你的骑都尉职位。

    徐晃当即也投桃报李,拱手还礼道:

    “久闻刘将军礼贤下士,与人为善,晃亦钦慕久矣。”

    “今弃暗投明,愿为明公赴汤蹈火。”

    作为标准的职场人,徐晃也是上来就表了忠心,争取给新老板留下一个好印象。

    但这还没完,徐晃忽然又撩衣下拜。

    刘备一惊,忙伸手去扶:

    “公明何故如此?”

    徐晃拱手,正色道: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杨奉虽然是白波贼出身,但毕竟与末将共事一场。”

    “相从已久,实不忍见其抛尸于外。”

    “恳请将军应允,令晃带人收敛其尸,葬回故乡。”

    徐晃虽然是在替旧主说话,但无疑体现了他忠义的一面。

    刘备也不免为之动容,叹道:

    “公明真义士也!”

    “杨奉虽然为贼,然毕竟一路勤王护驾,于国有功。”

    “此去陈县不远,待我上奏朝廷,表其功绩。”

    徐晃大喜,连连谢过刘备。

    刘备上书传回朝廷中枢。

    刘协在得知杨奉战死之后,亦不觉凄怆。

    “杨将军虽然跋扈了些,但此次护驾也曾多次与凉逆厮杀,毕竟是忠臣。”

    “今日既死于陈地,不如便葬于陈地。”

    于是,刘协下诏,厚葬杨奉,并追封其为列侯。

    又命人收编杨奉的人马。

    白波军中,杨奉兵马最强,有七千余众。

    被刘备杀散了一阵,还剩个四五千。

    刘协下诏,赦免杨奉部众此前劫掠州郡的罪过。

    众皆感恩戴德。

    而为了收编这些人马,刘协也得给足刘备面子。

    他下诏,正式册封徐晃为校尉。

    算是彻底摆脱了贼寇的身份。

    刘备大喜过望,连连谢恩。

    于他而言,得徐公明一人,可胜千军万马。

    遑论几千贼寇呢?

    这边刘备欢欢喜喜收了徐晃,打算继续践行李翊南行的策略。

    出发前,又先问计于徐晃,道:

    “今岁荒乏粮,我徐州收编新军甚多,多出数张口来。”

    “军士坐守于此,终非良策。”

    “公明可有何良言教我?”

    刘备这话问的并没有毛病。

    在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