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出海去辽东?也就军师能想的出来!(求订阅!) (第3/3页)
得了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支持。
妥妥的东北王。
他们整个公孙家族都不是善茬儿。
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在位时,面对高句丽的数次入侵。
便直接攻下了高句丽的都城,迫使高句丽迁都投降。
公孙家族在历代三国志游戏中,能力都属平庸。
然则其家族三代,都有着不俗的实力。
“那不知派往谁人去辽东出使为好?”
在听完李翊的分析后,刘备也认为公孙度是一支潜力股,值得交往。
“太史子义有出海经验,其亦是徐州诸将之中,最为熟悉辽东之人。”
“可由他出使辽东,面见公孙度。”
“备言徐州欲结秦晋之好。”
之前说过,太史慈曾经凭借一己之力,帮助郡府压了州府一头。
后来太史慈怎么样了?
答案是,当时的青州官儿成了笑柄,想要报复太史慈。
于是太史慈干脆出海,跑去辽东避祸了。
不过这件事确实帮助太史慈名声大噪。
而名声在那个时代几乎就是最好的职场简历,也不算太亏。
“好罢,那只能再劳累子义,选个好日子出海。”
刘备一捋胡须,“那第三件事呢?”
“自然是船了。”
李翊不假思索,“子敬从扬州购置回来的战船,虽然不少,但于大州而言,数量仍然捉襟见肘。”
“至于募来的船匠,虽已是星夜兼程打造。”
“但最快的一批船,恐怕也得等到明年才能下水。”
“所以在下的意思是,不妨遣子敬再去往荆州购置一批战船。”
“荆州刘景升,与主公同为汉皇宗亲,想必不会在战船上与主公交恶。”
这倒也是……
刘表在荆州有上千艘战船,卖自己几艘应该不成问题。
先不论刘备与刘表是不是同宗。
就单说自己堂堂一州方伯,只要两边没结怨,这点儿面子总还是要给的。
之前是因为急着用船,所以去扬州买。
现在有船能顶一段时间了,便可以去荆州买了。
刘备忽然上下打量一眼李翊。
李翊牵唇笑道:
“主公这般看我作甚?”
刘备摇了摇头,旋即微笑道:
“备只是觉得,军师遣子敬去往荆州购置战船,不是单纯买船那么简单。”
李翊闻言,反倒笑了:
“原来主公也能洞察人心,料算人事了。”
听到李翊的调侃,刘备也咧嘴大笑:
“平日与李翊待在一起,耳濡目染,也该能读懂一些你的心思了。”
“……不错。”
李翊点了点头,取出两则文书来。
“既然子敬要去往荆州,便顺道让他去荆州征辟两位人才。”
“也好为主公再添一翼。”
哦?
去征辟人才么?
刘备一捋胡须,又道:
“备猜这两人并非荆州本地人士。”
正是。
李翊点头。
道理也很简单,汉朝的人才几乎是被世家大族给垄断完了。
而这些世家大族,几乎是谁控制了他们的家乡,他们便跟谁。
很少有人,会抛家舍业的跟你去别的地方创业。
所以刘备才敢断言说,鲁肃此去荆州征辟的人才,应该不是本地人士。
“备愿闻其名。”
一提人才,刘备顿时来劲了。
“一位是巴郡临江人,姓甘名宁字兴霸。”
“此人少有力气,轻侠杀人。”
“步行则陈列车骑,水行则连接轻舟。”
“侍从之人,披服锦绣,所过之处,光彩斐然。”
“因其常用锦绣维系舟船,离开时,又要割断抛弃,故号为‘锦帆贼’。”
“此人多与地方官员交往,如若隆重接待,便与之倾心相交,赴汤蹈火。”
“如若礼节不周,便要纵容手下掳掠其赀财。”
唔。
不想还是一个性情中人。
“之后,甘宁不再攻掠别人,转而去读了诸子百家,入了仕途。”
“成了蜀地的郡丞。”
文武双全么……
刘备感叹,李翊举荐的人才,果然个个不凡。
这甘宁一听就是个水战人才。
只读了几年书,就马上能当上蜀郡官员,着实了不得。
“那另一位呢?”刘备又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