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二章 义军破釜沉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二章 义军破釜沉舟 (第2/3页)

这年轻人的声音是如此激昂,将周围将领都吓了一跳,众人定睛一看,发现说话的原来是郭诵。郭诵乃是李矩的外甥,年龄刚满二十。可与李矩不同,他不到七尺身材,貌不惊人,扔在人群中可谓寻常男子。诸将见他辈分低,出身也低,平时都不与他言语,不意他此时出来说话,竟拥有如此胆魄。

    诸葛延闻言甚为振奋,他击节道:“小子说得好!不愧是李世回的侄子!”然后回头对众人道:“不战即死!有什么可怕的?哪怕死了,也要堂堂正正,像个大丈夫!大家都是关西过来的,不就是来送死的吗?”

    在这个时候,刘羡终于开口说话了,他拍了拍诸葛延的肩膀,说道:“南乔,不要引喻失义,什么叫送死?”

    他拔出佩剑,手指上苍,向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举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刘羡的声量不高,但极为沉稳,在场的将领都清楚地听到了这句话,继而受到了感染,他们皆不约而同地拔出了手中的刀剑,寒锋在火光下熠熠生辉,他们同时重复道:“举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周围的士卒们听到了,亦是胸潮澎湃,他们再次重复道:“举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人们都没有高声说话,似乎只是平静的自言自语。可他们的言语却变成了回响,在人群中激起了一股不小的声浪,就好比潮水低落,礁石显现,将士们身陷重围的不安已经消失了,他们重新回到了现实中,已经可以拿起弓矢,再次作战了。

    只是该如何作战,在短时间内,刘羡必须拿出一个法子。

    还没等刘羡沉思,大部分人就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其实是就地固守。毕竟脚下就是现成的营垒,虽然为己方攻破了,但利用一下,也勉强算个地利,大家带的箭矢也足,还有些没烧完的粮食,隔着栅栏放箭,说不定能抵御好久。

    此时又是郭诵站了出来,他对刘羡道:“元帅,既然敌众我寡,就不要在这种平地里列阵,到时候贼军三面挤压,我军该如何是好?而且此营已为我攻破,指望它来抵达贼军,到底没有多大作用。”

    刘羡闻言,大概猜到了他的想法,回头望向河边的滩涂与芦苇荡,问道:“你的意思是……”

    郭诵果然道:“没错,元帅,我军可去河边滩涂上列阵!滩涂上三面环水,地势狭促,只要敌军无法进行包抄,不能发挥兵力上的优势,无论是堂堂正正地比武斗勇,还是散起来游斗袭扰,他们怎是我们的对手!”

    这个建议令众将有些犹豫,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但大家都明白其本质,这是要将士们与北军进行野战。野战不比寻常战事,风险极高,即使胜了,伤亡率也会非常惨重。

    但张寔却出声赞同道:“就这么办!不然我们带这么多马过来,有什么用呢?不是白白占地方吗?关西大马横行天下,就是要与敌人野战!让这群河北人长长见识!”

    张寔是凉州刺史张轨的长子,文武双全,又在军中很有声望,有了他的支持,刘羡欣然道:“虎父无犬子啊!士彦公英雄一世,也算后继有人了。”

    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计议已定,他们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刘羡给了个很简单的方略,以索靖四千骑为左翼,张寔四千骑为右翼,刘羡自领五千骑为中军,到滩涂和芦苇丛中列阵,形成一个简单的鹤翼阵,等待北军进入战场后,左右翼各自对敌,刘羡自己视情况进行反击。

    从得知被北军包围,到全军心定,舍弃所有俘虏和营地,往滩涂上列阵,前后耗时一共不过两刻钟。计议确定后,刘羡令公孙躬率松滋营隐藏到芦苇中,等他号令,再最后杀敌。

    他自己带兵扬起安乐雁书旗,在最中间立阵,脱下铠甲和铁胄,河风吹拂下,露出他青色的戎服与严肃的神情。刘羡对身边的人说:“从现在开始,不管有什么人来攻,我们一步也不能退。从现在开始,我们不是人,而是山!要让大家都看见,直到取得胜利前,我们会一直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