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夜袭蟒口 (第2/3页)
苇茂密,在芦苇外则是矮树与枯草,又有浅坑与沟壑星落其中。刘羡与索靖将兵众隐藏起来,然后向空中射三支鸣镝箭,作为准备完毕的信号。
因为是要起牵制北军阻其南援的作用,两边夜袭的时间最好接近。所以渡河以后,北路军并没有立刻出发,而是继续在河畔等待,等待南路军先行出营。
等待的时候,入夜了,天气骤冷,空气中湿气漂浮,将士们头发和身上衣服都变得冰冷湿润。一阵风吹来,大家几乎冷得以为自己在结冰。可为了避免暴露行踪,众人不敢点火取暖,只好哆哆嗦嗦挤在一团,或者抱住马匹取暖。
又差不多等了一个时辰,夜中开始起雾了,南路军已经尽数离开成皋大营,往荥阳方向行进。刘羡估计了一下时间,便对一旁的索靖说道:“幼安公,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也出发吧。”
索靖也冻得两眼发红,不住跺脚,但他的精神很好,望着头顶的残月道:“希望今夜能有菩萨保佑吧。”索靖是凉州人,笃信佛教,故而有此一言。
于是在毛宝的带领下,众人开始向东前行。虽然军中携带着大量的马匹,但在行进前,士卒们并没有选择骑行,而是用布带绑住马嘴,牵着马慢走。原来,他们是为了隐藏踪迹,既防止马儿突然嘶鸣,也避免马蹄声惊动敌军,同时还能节省马力。
这样小心翼翼地走了快一个时辰,他们绕了个小圈子,刻意没有经过荥阳河桥,成功摸到了河塬的对面。此时可以望见,对岸的河塬上营垒成群,十数万人聚集在一块滩涂上,即使没有刻意点火,也能隔岸闻到烟火的气味,远看灯火通明。
可除了灯火以外,北军营寨内一片寂静,刘羡侧耳倾听,只能听到两岸间不断流淌的河流声,这让他内心稍定:看来这一路潜行非常成功,敌军全然不觉,那此事就已经成了一半了。
再往前行走五里,一条支流从大河中蜿蜒而出,黑夜中漆黑无光,宛若一条硕大的蟒蛇。这就是蟒水,而支流与大河的交汇处,便是北军粮仓所在的蟒口。在支流对岸,有士卒巡逻,篝火燃烧。
此时夜间已经起了一层蒙蒙的薄雾,没有风,天上有浓云垂下,月亮也不知到何处去了,但云际却是惨淡白亮。这点微光下,人们的视线已不算分明,但大家依然可以看到,蟒口营寨中那些小山似的阴影,他们都知道,那便是由一袋袋粮秣堆积而成的。
估算距离可知,骑军与蟒口粮仓的距离已经不到两里,刘羡和索靖相视一笑,他们都知道,该是按计行事的时候了。
刘羡下达命令后,奔波了半夜的骑士们终于抖擞精神。他们配甲上马,解开马嘴布带,抽出长弓,打开箭袋,按照事先的阵型开始整队。这些西人的军纪极好,不用一刻钟,此前安排的队列就已经整列完成。
按照事先计划,十队骑军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先锋先登冲营,逢敌就冲,尽可能将成型能抵抗的敌军驱散。冲出敌营后,要回旋回来,换一个方向再次入阵、第二部紧跟在第一部之后,跟进斩杀那些落单的敌军,快速造成减员。入营之后,更要星散开来,四处杀敌,使敌营有四面皆敌之感。第三部则是侧面响应第一部,绕到东面去截杀那些逃亡军士,尤其要追杀骑马的敌将。
刘羡本人则领松滋营作为总预备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没有号声,全凭默契,索靖在前方一声高喝,随即以六十五高龄率军蹈阵,他带来的都是当年和齐万年厮杀过的好男儿,策马突入冰冷刺骨的蟒水之中,没有一人摔倒,面对黑夜中的激流,他们仅仅是几个沉浮,就迅速越过了这条大蟒,霎时冲到蟒口大营前。
正如此前预料一般,北军对蟒口的保护意识不足,营寨中仅有四千余人。面对突然从黑夜薄雾中杀出来的高头大马,无不大惊失色,还以为是天神下凡,纷纷四散而逃。索靖军突入敌营,如虎入羊群,遇敌就追杀驱赶,使他们难以结阵自保。
北军军营突遭袭击,完全没有防备,士卒惊骇争先避让禁军锋芒,以致于索靖骑兵就如切豆腐般迅速地纵穿了蟒口大营。
然后他们朝左回旋,但凭借夜色中嘈杂喧嚣声,锁定位置,再次进行蹈阵。征北军司其实不是没有反抗的机会,如果他们依靠营垒的尖头栅栏,用百十个弓箭手隔着栅栏乱射,未尝不能给敌人们以巨大的杀伤,但大概是被突如其来的敌人给打蒙了,他们完全没有类似的主意,只是一味地向外逃窜,使得索靖所在的前锋畅通无阻,自在好似水中之鱼。
紧接着,第二支由郭诵率领的关西骑兵深入进来,同第一支遇到的情况不同,这支骑兵并不急于冲阵,而是分散开来,寻找那些还有力量结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