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章 预仿官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章 预仿官渡 (第2/3页)

胜利,也不可能有时间来安置俘虏。进一步说,即使将东军彻底俘虏,也很难保持阵形。

    若是这个时候,北军出现在禁军的侧背,结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没有秩序和阵型的情况,一旦征北军司发动攻击,那些还未彻底平定的东军再起兵响应,禁军再有能力也无法抵挡。当年曹操与文丑在白马大战,曹操甚至没有用什么俘虏,仅用财物打乱了袁军的阵型,便成功反败为胜,这便是阵形的重要性。

    毛宝对此不以为然,他说道:“我在窥探东军大营时,听人说,好像因为北军一直龟缩不出,范阳王颇为不满,他前日刚和北军的使者吵了一架,最终不欢而散。殿下,这两军到底不是一伙人,说不定,北军不会来援吧?”

    刘羡按了按毛宝的肩膀,摇首道:“料敌从宽,若抱有这样的侥幸,一旦出了意外,吃亏的可不是一两个人。”

    他刚刚思忖了片刻,隐约有了主意,便道:“既如此,我军不妨分出少量兵力,先去袭扰北军。大张旗鼓,令其惊慌失措,不敢妄动,那也就没有这个忧虑了。”

    听到这个意见,司马乂便将目光放在北军,他扫视了一遍北军的营垒位置,说道:

    “若能成功,自然是一个好主意,但陆机将营垒龟缩成如此阵形,你如何攻打?又要用多少兵力?派兵少了,仓促恐难有成效吧?”

    陆机在利用河塬的地形,在滩涂上结成了一道山字形的营垒,前面说过,地形也不利于骑兵进攻,正面袭扰极难有成效。

    而且如果同时袭扰两军,还要考虑到如何分配兵力。若使得北军多用骑兵,恐怕对东军的攻势便不够凌厉,难以短时间速破东军;可若是配置相反,那对北军的牵制不仅无用,反而有自投罗网的意味了。

    刘羡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他是看了北军的营垒布置后,才做的如此判断。他道:“殿下,进攻北军的营垒,短时间内确难有成效,可若我军进攻他的粮道呢?”

    这么说着,刘羡的目光越过河塬,凝聚在河内郡的一处名叫蟒口的河口。陆机原本二十万大军的补给,靠陆路是无法供应的,因此必须依靠河水的漕运。而从地图上看,陆机自柏渡造河桥渡河,在南岸扎营,但为了保护粮道,粮草却是囤积在大河北岸,也就是柏渡正对面的蟒口上。

    他用手指点点蟒口,徐徐道:“贼大军都集结在大河南岸,只有一小部分人在护卫北岸的粮仓,中间只有一道荥阳河桥相连接。我军可以趁夜渡过大河,去袭击在河北的蟒口粮仓,出奇不意,必能一举破之!”

    “然后我于北岸纵火,此处乃是北军所必救,他们夜中见北岸大火,必然要率军走浮桥过河救急。等那时,即使陆机收到东军遇袭的消息,想要再去救援,不仅要再过一次河桥,还要担忧被我断去后路,必不敢轻举妄动。”

    司马乂敲击了两下桌案,脸上露出惊异之色,他既觉得这个计划大胆,又觉得颇有可行之处。

    不难看出,刘羡的这个计划,灵感其实是出自袁曹官渡之战。

    当时袁绍与曹操于官渡,曹军已经拖到兵粮寸断的窘境中,可曹操硬是不退军,等到了袁军内乱,许攸带来了袁军大军的具体布置。而在得知袁军粮草囤在乌巢后,曹操轻骑前去奇袭乌巢,一战功成,反使得官渡袁军陷入断粮的窘境。袁绍不得不做出选择,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是与曹军决一死战呢?还是回救乌巢,然后就此撤军呢?袁绍选择了决一死战,然后三军崩溃,满盘皆输。

    有此前车之鉴在,禁军若去袭击北军的粮道,只要得手,以陆机稳妥的个性,必然不敢孤注一掷地去援助东军。且根据牵秀等人的口风来看,有卢志背后的掣肘在,陆机他已经输不起了。因此,他只有保全北军这一个选择。而没有北军的援助,己方对东军的夜袭,至少有八成胜算。

    司马乂看出其中的关键后,原地徘徊两步,低吟片刻,回头问道:“府君,依你看,要实现这个策略,大概需要多少人马?”

    刘羡内心已有算计,他说:“此策最要紧的是快,而且与北军缠斗一阵后,还要再快马走脱。这么算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