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章 兄弟传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章 兄弟传信 (第2/3页)

为了表明诚意,他派遣的信使也并非常人,乃是自常山时便跟随他左右的宋洪。

    但等宋洪抵达邺城城郊时,所见的却是一片肃杀景象。

    邺城西北漳水西岸,营垒绵延不见尽头,好似一座起伏的山脉,而征北军司的玄武幡迎风猎猎,远望如黑云压顶,近看如候鸟群飞,数不胜数的甲士在其中穿行,手中长戟如林。岸边更有数万匹骏马饮水奔驰,嘶鸣之声如流水般绵绵不绝。河流间又有船只系在河口,密密麻麻,民夫们正大汗淋漓地往船中搬运粮秣与辎重。

    这种种情形,皆指向一种现实:征北军司的对南征战,已经到了最后的准备阶段。

    待宋洪进入邺城,将司马乂的信件交到邺宫。没等待多久,很快便有侍卫出来接见。只是他们以引路为名,却行押解之实,十数名甲士将他团团围住,半强迫地将其领入听政殿。

    入殿之后,可见百余名官僚侍立在大殿左右,衣冠华服如林。殿内又有宫女与武士服侍,宫女立五采羽葆鼓吹,武士捧红黑弓矢、斧钺,更有三百金甲虎贲勇士,浩浩荡荡地护卫在大殿内外。等成都王司马颖入殿时,宫女适时地敲响编钟,清脆悠扬的钟声响彻于大殿内外,令人心生肃穆。

    这便是权臣的九锡之礼,虽然司马冏和司马乂都加授过九锡,但平日从未用过,故而宋洪还是头一次看见。

    他此前参加过二王讨赵,也是见过成都王司马颖的。可此时再见,他眯着眼瞧了半天,险些没有认出来。和刘羡前年相见时比,这位遥控朝政的大将军愈发发福了,原本丰神俊朗的容貌,现在已经显得有些油腻,肚子高高隆起,腿脚也显得有些不协调。

    很显然,这几年在邺城的闲散日子,司马颖并没有浪费,他在寻欢作乐上下的功夫,还是很有成效的。

    司马颖坐上主席后,侍卫将信件递给他,司马颖并未接过,而是瞥了宋洪一眼,说道:“念给大家听吧。”

    侍卫当即展信阅读,将信件的内容念给众人听。信件念罢,殿内百官皆哗然。

    如冠军将军牵秀便高声斥责道:“骠骑不知悔改吗?竟然还敢指责殿下!莫不是荆州的几个胜仗,让他蒙了心,不知道天下是由谁做主的?!”

    冀州刺史李毅又道:“殿下才是真正的辅政,他想要谁死,谁就该死!长沙王凭什么敢抗令?”

    威远将军孟超也道:“他执政半年,就把天下搞成了这幅鬼模样,还不知道进退吗?趁殿下仁德,就应该识趣一些,早点退位让贤!免得最后落得一个不体面!”

    论者纷纷,皆是谄媚言语,他们一面歌颂司马颖的仁德武功,一面怒斥司马乂的厚颜无耻,不自量力。其人数之多,声量之大,压得宋洪完全说不出话。

    而在如此舆论风波中,司马颖他微微瞑目,一言不发,这才是给宋洪的最大压力。

    但宋洪还没有放弃希望,他在来之前,对这种情景不是没有预料。但只要参加过讨赵一役的长沙王幕僚,无不相信卢志的远见与影响力,相信只要他设法出手,就一定能扭转行事。因此,宋洪在人群中苦苦寻觅卢志的踪影,希望他能站出来,为长沙王说一句话。

    卢志的身影其实并不难见,他站在众官员前列,显示出超然的地位。但宋洪再三打量,却险些认不出他。原因无他,这位河北卧龙神情悒悒,表情冷漠,全然没有几年前的意气风发,平易近人。他注意到宋洪的眼神后,仅仅是平淡地回看了一眼,就好似扫过了一粒尘埃,对此无话可说。

    反倒是他身旁的陆机先说话了,陆机站出身来,制止众人道:“诸公何必如此焦躁?不管怎么说,长沙王是辅政大臣,亦是天子的手足,殿下的兄弟。他做得对或者不对,于情于理,都轮不到我们议论。这是事关天下与社稷的大事,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