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东西决裂 (第3/3页)
望刘羡要引以重视,千万不要轻敌。
而且最重要的是,司马颙这次的决心极为坚决,他已在军中放出话来。这次东出,他将移驾至弘农陕县,都督各军作战,大有不获胜绝不返回长安的架势。
刘羡当然不敢有所轻视,事实上,在确认张方真的担任西军主帅后,刘羡已经放弃了能够正常作战的幻想。他不认为新安、宜阳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锁住张方,便开始做第二手准备,即向司马乂建议,要在整个河南郡内,实行坚壁清野战略。
司马乂对此有所犹豫,毕竟河南人口密集,坚壁清野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尤其是洛阳,几十万人口聚在一起,一个不小心,便会制造出大规模的难民,到时候如何安置呢?而且大战在即,洛阳的军队还要巩固城防,维持漕运,哪里有多余的兵力来坚壁清野呢?
刘羡也明白这个现状,但哪怕是做难民,也好过做张方的粮草。因此,他纠结少许后,便放弃了原有计划,退而求其次,提议可以向河南各士族宣传,令他们离开洛阳,尽可能将财产转移至城外庄园内,并聚拢各自佃户,营造坞堡。这样一来,西军若行险出关,庶民可以躲进坞堡之内,也不至于让西军为所欲为。
可惜的是,在城中张贴布告后,洛阳应者寥寥。究其原因,还是此前数次内战,军队大体还是保持了克制。他们固然有扰民之举,但到底视洛阳如财富,己方作战,都没有刻意地去扰民残民。在普通人看来,所谓政变,无非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罢了,只要平民不刻意惹事,贡献一点钱粮,麻烦也就不会找上他们,又何必大费周章地躲避远遁呢?
刘羡对此颇为无奈。他斟酌一二后,决定调一部分人去修缮金谷园,将这座废弃的园林改造为坞堡。如此一来,一旦以后真遇到了坏事,这里至少也能接纳一部分难民,这就是他力所能及的极限了。
正在朝廷为与西军的全面大战而忙碌的时候,邺城的使者也终于到了。来人不是他人,正是当初与司马乂谈判的成都王右长史郑琰。
司马乂得到消息,大为高兴,他此时身体已经恢复了五六成,虽然仍有些虚弱,但已能正常行走视事了。于是他立刻传令所有幕僚,令众人齐聚于骠骑将军府前,一起迎接郑琰,以示对成都王与征北军司的尊重。
将郑琰迎至府内后,司马乂甚是谦和,将郑琰拉至身边,俯身寒暄道:“大将军在邺城还好吧?三年不见了,我甚是想念他啊!”
随后他又手指西方,愤然说:“眼下河间王冒天下之大不韪,举兵谋逆,威胁于我,所为者何?无非是我手上的权位罢了。呵,我莫非真在乎这点权位吗?倘若大将军愿意入朝辅政,我早就卸甲归田,不问政事了。唉,哪里还会有什么纠结!”
说到这,司马乂握着郑琰的手,问道:“不过念在大家都是宗室的份上,我还是希望,这个紧要关头,几家不要自相残杀。上次我送信过去,望大将军调解此事,不知有无下文?”
他满以为郑琰过来,必是成都王表现对自己的重视。不料郑琰的态度并不殷勤,反而是不动声色地抽回了自己的手,颇为生硬地回答道:“殿下,我自邺城来时,大将军并未提及此事,而是另有嘱托。”
“哦?”听闻此语,司马乂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缓缓收敛笑意,皱着眉头问道:“那长史前来,所为何事?”
郑琰看了一眼在座的长沙王幕僚,将目光锁在为首的刘羡上,继而徐徐道:“我王看过了太尉的上表,以为太尉所言极是,朝廷中出了奸臣,惹得天怒人怨,那就一定要谨慎处理,以平民愤。”
“殿下,我王的意思,是建议您诛杀刘羡、皇甫商、羊玄之三贼,诛杀之后,自然就无事发生。否则,我王将起兵响应太尉,进军洛阳。”
说罢,郑琰拢起袖子,也不看在场众人的神色,竟极不礼貌地昂首瞑目,做出一副等待答复的傲慢表情。
而在座众人闻言,先是一惊,随后为郑琰的挑衅所激怒。只是他们不便发言,便沉默着将目光投向司马乂,打探他的意向。
司马乂亦是沉默,他打量着身边的郑琰,其脸色之冷酷,好似室内卷起了一场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