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东西决裂 (第2/3页)
报。尤其是荆州大乱后,莫非要朝廷收到军报后,先传信邺城,等司马颖商议做了决定后传回洛阳,然后洛阳再撰写诏令,发往前线吗?到时候,路上白白耽搁五六日时间,前线的军情便是另一回事了。因此,司马乂在荆州战事的处理上,基本是先做出决定,然后再通报邺城。
可在司马颖看来,这无疑是一种毁诺背约,他曾多次发信指责司马乂,要他不要妄做决定。可司马乂自认为并未做错,因此并不听从。等到刘羡复出之际,他试图传信于司马颖拉拢关系,司马颖却连回信都没有了。从种种迹象来看,司马颖的态度已经在转向阶段,能保持中立,就已经极为不错了。
但这些话,刘羡却不好明说。司马颖到底与司马乂是亲兄弟,他如今又处境尴尬,若是说出去,必然会被质疑为离间骨肉,心怀不轨。他只能低声含糊说:“就怕成都王耳根子软,被身边的奸臣迷惑。”
司马乂却不担心,他道:“不是还有卢长史在吗?十六弟到底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府君莫要多虑了。”
刘羡闻言叹息,他也不再多说,便要拱手告退。临行前,司马乂忽然叫住他,询问刘羡道:“当今的大事,府君对我有什么劝告吗?”
刘羡回头注视司马乂,但见他人已瘦削,面色苍白,酷似司马玮的面庞,更令他五味杂陈。刘羡说道:“殿下文武双全,我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我只有一句劝告,接下来的大战,可能会极苦,有许多殿下无法预料的波折,这将是一场意志的比拼,谁能咬牙坚持住,谁就能获胜。希望殿下能坚持下去。”
司马乂自认是骨头极硬的人,他对刘羡的劝告付之一笑,说道:“好啊!我一定会做给府君看的。”
挑战很快就来了。
司马颙在得知李含被杀的消息后,果然勃然大怒。朝廷派去的使者刚刚到,他便果断拒绝了劝和,反而诡辩说:“李世容乃是我府中长史,其为人如何,我最为清楚!他当年敢冒身死的危险,去解救皇帝,接受密诏,是天下皆知的忠臣!如今他去洛阳就职,也是为了调解秦州的纷争。怎么会刺杀长沙王,设计挟持皇后?”
“刘羡、羊玄之、皇甫商这三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无端陷害于李长史,定然是他们平日为非作歹,作恶多端,害怕被李长史揭露出来罢了,这才冤杀于他!我身为国家重臣,社稷藩屏,怎能坐视奸臣当道?”
“你回去告诉骠骑将军,请他速速除去这些奸臣,不然我要兴举义兵,为义士复仇!”
如此一番言语,司马颙说得掷地有声,正气凛然。他随即又发布檄文,号召全天下的藩王一齐来举兵洛阳,就好像当年三王讨赵一般。
等檄文传到洛阳,司马乂只觉不值一哂。他对刘佑等人笑言道:“去年他还能说说齐王的过错,今年竟然连我的罪名都编不出来了,直接说要诛杀大臣,就这,也想占据大义?”
众人皆笑,都同意司马乂的看法。这种水平的檄文,几乎是扯掉了所有有关于廉耻的大旗,相当于主动宣传自己谋反。看来,没了李含这条臂膀,司马颙已失去了煽动舆论的本领。
但征西军司的力量到底不容小看,九月丙寅,李矩从河东传来消息,告知刘羡关于司马颙东出的具体兵力布置。
在李含死去以后,司马颙手下最信任的将领便成为了张方。故而这次进攻洛阳,他便以振武将军张方为统帅。司马颙同时也明白,成败在此一举,不容犹豫,于是他除去那些必须要留下的戍守军队外,尽起关陇之众,共征集了七万余精兵,一律交给张方带领。
其中参与东征的将领,也都是司马颙精挑细选的,力求与刘羡毫无瓜葛,且听从张方的命令,这些人分别是:
奋武将军刁默、征西军师席薳、征西参军楼褒、征西司马周弼、安定太守王阐、弘农太守吕朗、牙门将马瞻、安远督护虞夔、扶风太守郭传、冯翊都尉衙博、始平太守梁迈、长安令苏众、记室督硃永、骑都尉郅辅、将兵都尉魏浚。
这些人的名字,刘羡此前并不熟悉,但李矩却警告他说,这些人多是司马颙从基层军官中提拔上来,绝非是孙秀那般不会打仗的酒囊饭袋,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