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三章 江南解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三章 江南解体 (第2/3页)

做太多侥幸。”

    他去到内室拿了本《道德经》出来,在昏暗的灯光下诵读几遍,终于下定了决心。次日一早,便主动向朝廷上表。表示自己身体有疾,不能再处理政务,恳请辞去身上一切官职,在家中养病。同时,他推荐刘琨接任司隶校尉,嵇绍来接任卫将军。

    表文传到骠骑将军府,司马乂顿时松了一口气,他拿着文表,对上官巳等人说:“刘府君到底是位忠臣,知道自己避嫌,你们之前那些话,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原来,在那日会议之后,对如何处置刘羡一事,长沙王幕府私下里又进行了一次讨论。

    上官巳性情急躁,便直接劝谏司马乂说:“会上刘司隶一言不发,目光闪躲,这显然是生了二心了。殿下,您应该当机立断,立刻除去这个祸害!虽然会背负些许骂名,但为江山社稷考虑,总归是利大于害。”

    听此话语,其余人也多保持沉默,既不出声附和,也不表示反对。但潜在的意思,其实也是赞同除去刘羡。只有祖逖出言反对说:“国家纷乱杀良将,天下人将怎么看朝廷?到时候天下离心,怎么说利大于害?”

    司马乂本也不想处置刘羡,但身为国家辅政,他又深知政治的残酷,一旦做错,是容不得人反悔的。因此他来回权衡其中得失,试图找到一个最优解。此时收到了刘羡请辞的表文后,正好解决了他的顾虑,当即同意此请,给刘羡挂了个闲职,让他转任散骑常侍,打算等荆州的乱事结束以后,再重新将他启用。

    但结果正如前文所言,李辰拥立刘尼,势力竟然一发而不可收拾,大有席卷江南,横扫沔汉之势。

    至此,刘羡陷入了自孙秀被杀之后,最为黯淡的一段时光。

    在此事发生前,他已是当今朝廷的实权外姓第一人。前来拜谒讨好他的人群可谓不计其数,可仅仅两三日间,他俨然成为了洛阳的不可接触者,不仅不再有士人来拜访探望他,就连平常出行也要小心翼翼。只要稍微在外面待得久一些,街道上便不时能看见一些行踪诡异的人,一直尾随刘羡。

    刘羡明白,这大概是司马乂派在自己身边的探子,专门负责监视自己的行踪。

    如此一来,他干脆不再出门,回到安乐公府,整日在家读书练剑,就好像回到了出仕之前的生活。

    不得不说,这种为人冷落的滋味并不好受。尤其是不久之前,刘羡还春风得意,以为自己大有可为。可转眼之间,竟因为这样莫名其妙的理由,就被迫潜居蛰伏,难免让刘羡感慨造化弄人。

    好在这么多年下来,事实证明,刘羡交的这些朋友,还是靠得住的。

    虽然刘羡身份敏感,但祖逖、刘琨、王粹、傅畅等一众朋友亲戚,还是时不时来探望刘羡。为他排解散心,并告知他如今政局的最新变化。

    就在新野王司马歆再次大败,上书朝廷向司马乂求救后,司马乂当机立断,立马对李辰之乱做出了针对性布置。

    面对李辰声势浩大的四路攻势,司马乂以四路援军进行反制:

    他命宣城公刘弘为荆州刺史、南蛮校尉,冗从仆射羊尹为平南将军,领军两万,南下屯兵宛城,意在阻挡李辰继续北上;

    又以屯骑校尉刘乔为豫州刺史、威远将军,自征东军司调兵一万,屯兵汝南,阻击黄林进军豫州;

    再诏令雍州刺史刘沈,令他率此前的平蜀军队一万五千人,南下武关,与刘弘夹击李辰;

    同时请求征北军司,望司马颖派出前将军赵骧,率军万人作为刘弘后援;

    最后他勒令新野王司马歆,要求他固守襄樊,勿要出城迎战。

    因为形势异常危急,为了平叛,司马乂不只是动员了洛阳的兵力,同时也以朝廷如今为数不多的威信,号召其余诸王,为了捍卫司马氏的社稷,一同抛弃门户之见,调动兵力来阻止绛缨军。

    (太安二年张昌之乱)

    王粹和刘羡谈及此事时,刘羡询问道:“殿下计划得不错,只是不知,他请示过成都王了吗?”

    王粹此时已加入司马乂一方,被司马乂任命为后将军,参与朝中机要。他回答说:“军情如火,每耽误一日,贼军便壮大一分,怎可能事事请示?”

    “这份计划,殿下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令诸王雨露均沾,莫非还有谁能指责吗?”

    刘羡心想: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司马颖不似能讲道理的人。此前他已展露出对荆州的觊觎,还未动手,就已和司马乂有了矛盾。如今荆州作乱,而司马乂未经请示,派刘弘先行南下,难免不会被视作是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