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先礼后兵 (第2/3页)
阻止,而是想法让这一仗取得胜利。
正好趁着这个最佳的机会,大力发展自己的火车,还能让父皇御驾亲征时好好体验一番,并且最终达到父皇的愿望,震慑帝国,彰显大唐帝国的国威。
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大丈夫当如是,是男人就在战场上见,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这是每个男儿的夙愿。
他明白,父皇此时的想法正是如此。
“父皇英明,儿臣愿意为父皇做好一切后盾,请父皇放心。”李承乾嘴角上扬,“儿臣的火车已经开始制造,铁轨也开始铺设,最多再有一个月,第一辆火车就会在铁轨上平稳运行。”
这一番话一出,李世民瞬间动容,他早就想体验火车了,正好这是一次最好的机会,既能趁机挫杀高句丽的士气,又能大力发展火车事业,提振大唐帝国的经济。
这是双赢的局面,作为天可汗,天策上将的李世民,必然要亲力亲为。
褚遂良、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眉头一皱,叫苦不迭。
他们也不知道李承乾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完全搞不明白。
“圣人,微臣认为此事尚待商榷,不能草率做出决定,毕竟征讨高句丽是大唐帝国的头等大事,而且御驾亲征更是关系着大唐帝国的国运,还请圣人三思。”房玄龄站了出来,一脸的苦瓜相。
李世民淡然一笑,他当然知道房玄龄的心思,作为大唐帝国的左仆射,房玄龄一生都谨小慎微,自然是不愿意冒险的。
可是李世民更明白,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不付出点代价,怎么让大唐帝国长治久安。
打仗本来就没有十拿九稳的事,很多仗都是临场发挥,甚至还需要火中取栗。
他欣慰的是,李承乾不是劝阻他亲征,而是为他亲征扫除障碍,这才是他的太子该做的事儿,一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嘴角就勾起了一抹自信的神色来。
“左仆射,你的心思,朕很清楚,可是高句丽人心彪悍,一直不服大唐帝国,还欺负朕的附属国,如果朕不打这一仗,岂不是让人笑话?”李世民目光凛冽,不容置疑地看着房玄龄。
只是这一眼,就把房玄龄看得浑身发毛。
他知道李世民的脾气秉性,他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此时即便是魏征在世,可能也无法阻止李世民。
何况此时魏征已经驾鹤西去,再也没有任何一股力量能左右李世民的决策。
房玄龄无奈地摇了摇头,却是看向了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等人,希望他们能继续劝说李世民。
“圣人,微臣认为此事尚需斟酌,不能一味地冒险,大唐帝国现在国内形势大好,这也不是大唐帝国的分内之事,还请圣人慎重处理。”长孙无忌还是站了出来,极力劝说。
此话一出,大臣们好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般,齐刷刷地看向了李世民。
大唐帝国与别的封建社会的国家不同,朝堂上,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只要你能说出个道理来,李世民一般都会采纳,尤其是有了魏征这个前车之鉴,大臣们更是不再收敛锋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