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3章 最高光的一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3章 最高光的一幕! (第2/3页)

洁、充满未来之感,有一种很有逼格的科技风。

    伴随着略微低沉的背景音乐,金陵十三钗的标题打出,还有制片人、导演主演的名字,画面中终于出现了人物,还有一口浓浓的标准金陵方言。

    “轰炸了20多天,金陵终于被日本兵给攻破了!”

    “那是1937年12月13日……”

    教堂女学生孟书娟跟着一帮同学在浓浓的战争烟雾中逃窜,跟她一起的除了学生还有秦淮河的妓女、民众,镜头给了一个全景,还有慢慢被拦截铁丝网一根根割断的琴弦。

    影院内不太知道影片类型的人,这时看着这个无数金陵人逃命的画面,其实也都清楚了,他们要看的是一部什么影片。

    战争……好像已经结束了?

    哦,没有!

    日本鬼子出现了,他们在追着落荒而逃的民众,这时贝尔饰演的一个假教父也在逃命的群体之中。

    但他跟金陵人不一样,金陵人怕得要死,他仗着自己的老外身份,见最终逃不了了,只好主动露面。

    日本鬼子果然放了他。

    他也救了差点死于日本兵之手的孟书娟几人。

    他让孟书娟带他去教堂。

    ……

    凄惨的画面并没有,但确实看的非常的压抑。

    每个观众其实都知道这段历史,很揪心,也对电影中的日本鬼子,痛恨的牙痒痒。

    直到陈瑾饰演的李教官,他跟日本鬼子展开了殊死的决斗。

    教堂和战争戏相互穿插。

    倪尼带领着金陵十三钗来到教堂的那一幕,老谋子拍的相当的唯美,让所有人内心仿佛冲淡了一丝悲伤,在这压抑之中,窥见色彩的希望。

    但,李教官和他的兵,最终还是没能守住金陵城。

    虽然他们很英勇,干死了很多日本鬼子;可最终,李教官躺在废墟之中,在日本军官的集体射击下,被子弹击飞落下城墙……那临死前的笑容,伴随着身上拉扯的一根根引线。

    轰——

    一个人引爆了一栋建筑,当然也炸死了在场的所有日本兵,包括那个头目。

    同归于尽,临死拉了几十个垫背的。

    这般悲壮就义的特写镜头,是电影中第一个令人泪目的地方。

    前面都只是看的沉闷,但这里仿佛泪腺找到了宣泄口,很多的女生都哭了起来,男观众也是双目泛红。

    陈瑾饰演的李教官,奉献了他本片之中最高光的一个镜头。

    震撼、深入人心。

    这种高光,超出了之前贝尔拯救金陵民众的伟大。

    这是华夏军人,保家卫国的军人。

    战到了最后一刻,战到了兵尽粮绝。

    角色的弧光,在他身上得到了验证;而之前他手下悍不畏死的一个个冲锋上前堵抢眼战坦克,也是这一段之前的铺垫。

    战争的残酷、日本人的凶悍……看着整个影厅都很沉默。

    最终的结局,当然是金陵十三钗,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教堂诸多学生的自由。

    贝尔带着一众学生逃出了生天。

    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穆然一直在拿《金陵》跟路川的《南京!南京》做比较。

    这是没法避免的。

    身为一个影评人,在看到《金陵》是大屠杀题材的时候,事实上是个人都会拿来做对比。

    到底是大师的水准高,还是新晋的国内第一导演路川厉害。

    虽然关于《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网上也有很多的争议,穆然就很不喜欢这部片子,因为里面美化了小日子,可关于大屠杀,确实是这部影片最出名。

    可在看完《金陵》后,穆然就很清楚。

    这是两部截然不同的影片,而且……拍摄侧重都不一样。

    《南京!南京!》的镜头语言,是非常暴力的,哪怕美化了日本兵,但施暴的画面非常多,还有对女性的裸露侵犯……看了让观众诸多的不适,可以说是为了惨而惨。

    甚至,黑白的色调让人无比的压抑,令人窒息,内心产生无比的愤怒。

    恨不得看完就直接杀一个小日子祭天。

    而《金陵》,是悲、是无奈!

    是深深的无力。

    但,未来还有希望,底层人民在绝境中的尊严与抗争,更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