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不影响(2/3) (第2/3页)
家》以及冯式贺岁片所诞生的90年代,也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遥远的记忆。
它们披着一张市民喜剧的皮,在表面上,似乎也严守其形式要求。精神内涵上却不断溢出它所划定的边界。
原本,市民喜剧的快乐来自于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重复性满足。
从剧作的角度来说,市民喜剧应该是静态以及保守的,就是开始的平静都会被一个突发事件打破,而结尾又会回到解决,回到最初开始的平衡。
这类喜剧里面,人物是不需要成长的,不要从教训中吸取经验,还总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这样单纯简化的人物,才能获得最高的辨识度,从而保证剧情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但《顽主》《我爱我家》和冯导的追求,都不止于让观众笑而已。
它们都足够的复杂,这种复杂是深谙于古老中国文人智慧的点到为止,微言大义。
但这也是他的电影走不出去的最大原因——老外看不懂!”
“另外,冯导大概是看不起喜剧的,这也造成了他在真正的大众狂欢时代迅速地失去了观众。”
“我很佩服冯导,他的厉害之处,并非导演水准有多高,实际还真不高,而是“二满”跷跷板的平衡术最拿手,所谓二满,就是老百姓满意,老干部满意…张艺某导演就差了点,比如他当年拍《活着》就玩脱了,度量衡就没拿捏精准,差点闪了老腰,毕竟技输一筹。”
(那你为什么觉得《我不是潘金莲》进不了威尼斯主竞赛单元?)
“我对冯导的水准很信任啊!他就是不行!他本身并不具备高超的电影表达能力…”顿了顿,沈言补充一句:“他要表达的东西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而且…作为导演,他并没有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视觉标签…”
……
沈言还算克制,没有自己骂…
其实,吟诗小达人跟冯导一样,他们所要从电影中表达的东西却远远落后于现在的主流观众了。
他们也隐约能感觉到,所以,开始说教,因为他们的思想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还停滞在2000年,而现在时代变了。
自古就讲究文以载道,艺术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