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95章 司马诡计,冠冕堂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95章 司马诡计,冠冕堂皇 (第3/3页)



    司马防还有诸葛珪两人居住的府邸后宅。

    诸葛珪依旧站在刘备的马棚前。

    中午阳光火辣。

    刘备站在马厩的阴影当中,周围充斥着马粪的味道还有一些萦绕的蝇虫。

    然而刘备却丝毫不在意。

    “很不错。”

    听闻诸葛珪说起上午和刘虞的会谈之后的刘备满意的点头:“如此一来,凉州军必然在此折戟沉沙。”

    “接下来就是出使辽东公孙度了。”

    “使君准备一同前往吗?”诸葛珪看着刘备问道。

    刘备闻言之后点了点头:“自当要去,我要亲眼看到段羽的那些部将战死沙场,我要让段羽感受我曾经感受过的痛苦!”

    .............

    五月的辽西郡,烈日炙烤着夯土城墙,干燥的风卷起细碎的黄沙,掠过城头猎猎作响的"汉"字旌旗。

    护城河水位已降至腰际,裸露的河床裂开蛛网般的纹路。官道上运粮的牛车吱呀碾过,车辙扬起尘土,惊起路边枯草丛里窜出的沙鼠。

    城池东北角矗立着朱漆铜钉的府邸,三重檐的歇山顶压着灰陶瓦当。

    府门两侧立着鎏金辟邪石兽,獠牙在日头下泛着冷光。

    穿过影壁,中庭的鱼池泛着浑浊的绿,几尾锦鲤蔫蔫地贴着池底青石。

    回廊里侍女捧着冰鉴匆匆走过,葛布裙裾扫过彩绘地砖,带起几片凋落的合欢花瓣。

    正堂内,青铜冰鉴散着丝丝凉意,却压不住主座上那人眉间的焦躁。

    “诸君,凉州军已经围攻卢龙塞一月有余,徐荣数次求援望我增派兵马。”

    公孙度看着殿下坐着的众人说道:“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卢龙塞必破,而我等也终究要沦为段羽的阶下之囚,现在当如何是好,还请诸君想想办法。”

    坐在主位的上不是别人,而正是公孙度。

    除去公孙度之外,厅内还坐着数人。

    其中有公孙度的长子公孙康,以及公孙度麾下的谋士柳毅还有阳仪。

    除此之外还有三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

    此三人分别名为管宁,邴原,王烈。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名士大儒,自幼饱读经书,因其不慕名利而闻名。

    其远祖乃春秋时代的齐国贤相管仲。

    虽然此时的管宁身上穿着一件文士儒袍,但那八尺有余的身高却极为的显眼。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年轻时与割席断义的管宁齐名,都以节操高尚著称于世,州府下令征召他们出仕,两人都不愿为贪图荣华富贵去做官。

    邴原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但笃志向学,因感动塾师而免费入学,遂有“邴原泣学”的佳话。

    黄巾之乱起后,邴原与管宁同往辽东避祸。

    王烈,字彦方,并州太原人。

    比起邴原与管宁,王烈来辽东避祸则不是因为黄巾之乱。

    黄巾之乱仅限于中原地带而没有影响到凉州并州。

    王烈之所以来辽东,则完全是因为另外一件事情。

    因为王烈的出身。

    王烈出身太原王氏,和太原王允乃是同族。

    而因为王允一事彻底得罪了段羽,太原王氏几乎被段羽斩尽杀绝。

    只有当时不在太原的王烈逃得一命。

    但随着段羽的名气和势力越来越大,王烈也不得以不远离中原。

    此三人原本都是来避祸的,也没有在辽东任职官员之位。

    以往的时候公孙度也算是相敬如宾不去打搅。

    但是最近几天,公孙度频繁的请他们来参加辽东的议政,这也让几人很是无奈。

    而除了管宁,邴原,王烈三人之外,坐在邴原身后还有一人。

    此人此人相貌堂堂,一身盔甲,光是坐在那里,就给人一种极为悍勇的感觉。

    眼见众人依旧没有一个开口的,公孙度心中仅剩下的耐心也被磨没了。

    于是看向管宁,邴原,王烈说道:“我知诸位为何不愿帮助,无非是惧怕那段羽,怕日后段羽攻破辽东然后清算旧账而已,既然如此,那我也不为难各位了。”

    说着公孙度便站起身来准备下逐客令。

    然而还不等公孙度说话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从外面传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