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请假无更】 (第3/3页)
使将兵到京师,并密令董卓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准备胁迫太后。董卓未至,何进已经被宦官谋杀。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了董旻(董卓之弟,时任奉车都尉)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中常侍段珪等劫持皇帝逃走。董卓望见雒阳上空浓烟滚滚,才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于是急忙下令进军,二十八日天未亮,董卓才抵达显阳苑,打听到中常侍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上了北邙山,于是又向北邙山赶去。
动画版《三国演义》董卓在北邙山下,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军,吓得大哭。 [18]董卓终于在北邙山迎救了皇帝,然后还宫。董卓见到了公卿百官的迎驾队伍,太尉崔烈在前引导,呵斥董卓回避,董卓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随后,董卓进入迎驾队伍,先拜见刘辩,又伸手去从闵贡怀中抱陈留王刘协,一说刘协不肯,董卓只得与闵贡并马而行,一同入城。 [19]少帝刘辩害怕董卓的兵,见了就哭,群臣劝董卓退兵,董卓反问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最终一起入城。
当时,大将军何进的部曲(例如张辽 [22])、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都无所归属,只能听命于董卓。 [23]董卓又引诱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了吕布等并州人的军队,如此董卓掌握了雒阳的所有军权。原大将军府幕僚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向袁绍提出诱杀董卓的计划,袁绍不敢,鲍信则弃官逃亡。朝廷罢免司空刘弘,派使者到显阳苑拜董卓为司空。
之前在接驾的过程中,董卓向刘辩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语无伦次,而刘协却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萌生废刘辩、立刘协之意。 [21]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立,袁绍不同意,提出要去请示自己的叔父太傅袁隗。袁绍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袁绍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董卓知道袁绍的声望地位,也拿他没办法。董卓将废立之事汇报给太傅袁隗,袁隗同意,袁绍因而弃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事为例,自比田延年(谁反对就立刻处死),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被顶撞得无言以对,气得罢会。后来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卢植,但被蔡邕、彭伯(或作:彭伯群)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九月一日,尚书丁宫在崇德前殿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御座,解除玉玺印绶并转交给刘协,然后扶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后的罪责,将其迁入永安宫。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杀身亡。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而是让刘协到雒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九月十二日,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上公之位),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封郿侯。 [25]
董卓像 [26]九月末,董卓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168年)九月政变时,被政治定性(诬陷)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169年)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刘协(袁隗)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