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完全不同的“新成员”? (第2/3页)
辈子,没到60就走了,至于王雪的哑巴.是小时候发烧所致。
王父是更早自然灾害时期逃来的,所以村里也没有他们家一分土地,王父死后,王雪平时帮附近小作坊做手工,糊纸盒、串珠子,挣点糊口钱,还要照顾王母。
这就是一个平凡的贫困家庭。
直到遇见了不平凡的孟涛。
孟涛说的头头是道,听得出他对王雪纯粹是工作关系,不包含男女之情:
“翟总,我之前没总结出来,精准脱贫这四个字真好,每家情况都不一样,得要具体了解才行。”
“王雪再差也是个劳动力不是?摆个摊收钱总行吧?不会进货?没有路子?找不到地方?对于他们难如登天的事情,对于外面的人不过是稍稍想一想就能解决。”
“她老母没人照顾,刚好!同村还有个特困老太太,60多了但手脚还行,寡居三十年了,我委托那老太太照顾王母,一个月让王雪给她500块钱,但却解放出了一个年轻劳动力!”
这个淳朴的年轻人忍不住笑出几颗大牙,三明治里的生菜叶卡在牙缝里:“翟总你猜,才花了多少钱?”
年轻人举起手指,比了一个“1”:“1000块,出摊那些东西,第一批进货,一台秤,二手的伞和桌子,都花不了几个钱,上次那车西瓜看上去多,实际上是我早上骑车去瓜田边扭的,才三毛钱一斤!”
“1000块盘活两户人!平时这样的家庭,每年发两三千都没用!年年发年年穷!”
那洋洋得意的表情,好似自己挣了1000万似的。
不过大概是觉得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孟涛赶紧表情一收:“当然了,还是翟总创造了这个机会,否则我也找不到必然能挣钱的摆摊位置,还是您厉害,还带来这么多高薪就业岗位。”
翟达摆摆手:“不是一个领域..你这钱不会是自掏腰包吧?”
“县里没有专门的经费和规划.况且我这些操作,说白了也不合规矩,发票也报销不了严格意义上,沿街摆摊也违规,不能让上面知道.”
翟达并非想接受一场正能量的洗礼。
他不缺。
只是纯好奇,扶贫两个字前世也就是耳朵都听出茧了,但生活中从没遇到过与之相关的人。
甚至前世混的不咋地的时候,觉得自己才是贫穷的那个,怎么没人来扶我?
今天对比起来,确实不是一种“贫穷”。
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是年收入。
当然这种贫穷背后的意味已经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了,每户都有每户的毛病,他前世短视频偶尔刷到,尤其是官方以外渠道,还是以偏负面的消息多一些:
送了米,送了面,拉住领导说还缺个女大学生当老婆。
上午的孵鸡蛋,下午的毛鸡蛋。
白天政府发了五百,晚上去县里翻翻饺子皮.花完了怎么办?还完了等政府,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相信孟涛也体验到了,比如他自掏腰包买的两个猪仔。
就短视频看客而言,有种“活该贫穷”的感觉但,对于做这件事的人,还是尊重敬佩的。
完成艰难目标的人使人佩服,孟涛这种自发的行为更是值得称赞。
他现在做的事情,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异类,没有相关任务,没有合规流程,也没有支持经费。
解决这类问题不是翟达的责任,也没这个精力,但看到有人在搞,不妨碍他竖起大拇指,尤其是半夜看到这么一个年轻人,拎着馒头和老干妈.嗯,老干部。
“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人是帮不完的?”
孟涛喝了一大口啤酒,嘿嘿一笑:“您是生意人,钱也是挣不完的,就不挣了么?”
“但挣钱很爽。”
“我也挺快乐呀~下班了还能找人吹吹牛!”
这时,两个人的闲谈,突然冒出来第三个声音。
“帅哥常来玩啊~”
翟达和孟涛转过头去,才发现不知不觉这边凑了许多人。
各个领域的天才,好似都被这边的谈话所吸引。
而发言的正是葛巧巧:“我感觉你这个人很厉害,累了可以来酒馆找我,我请你喝啤酒!”
π成员是能带朋友来酒馆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