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新英雄,新战役 (第2/3页)
才,不出意外,她往后数年都是待在这了.
精密仪表厂下了车,杨天天左右看了看,本来想熟悉一下地形的。
结果除了一个水果摊,啥也没有.连熟悉地形的意义都没有,就迈开大长腿往里走去。
这么漂亮的姑娘自然有人热情引路,一路被带到了主楼的某栋办公室,敲了敲门。
“请进。”
里面是一个简单的办公室,没有什么复杂高雅的装潢摆件,只能算收拾的整洁,地上几十年前流行的水磨石材质使其看着很复古。
桌子后面正在忙碌的翟达抬起头,笑道:“杨天天对吧,请坐,抱歉没人手去接你们。”
谎话,其实是故意的,算是一个小考验。
“π”的组织愿景很高,但行事风格很落地,若以为是传说中“共济会”那样的调子,心里怕是会落差很大。
杨天天赶紧道:“没关系没关系,翟总您忙。”
这是世博会期间,在沪上发现的天才,正经大四毕业,且领域是很匹配的化学,翟达自然不会放过,一封邀请函发了过去。
以机械核心研究院现在的声望,直接扭转了对方的原规划,在成为“π”成员后,也更进一步选择入职“研究院”。
“对于‘π’的成员,我习惯大家叫我‘会长’,偶尔私下里直接叫代号也可以,我记得你的代号是”
“风信子。”
“对,很独特”
翟达以双重身份和杨天天聊了许久,他既是会长、也是老板。
天才都是问题儿童,不过这位有些正常到好过预期,落落大方,谈吐流畅,经了解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在电视台工作,家教相当优秀。
这次启用的“π成员”还有两位。
一个是电子电气领域的天才,来自西交大的谢阳,代号“测电笔”。
另一位是材料学领域的天才,来自京科大的唐晓峰,代号“晶格”。
从他们自己取的代号就能看出男女不同的风格。
男的更倾向于“帅气”和“指向性”,女的可能更愿意用自己喜欢但毫不相干的东西,比如孙婷的“草莓糖”也是.
也许未来组织里会出现“皮卡丘”这样抽象的代号也不一定。
当然,能否顺利启用,也和个人意愿、当下状态有关,并不是翟达呼之即来的,比如一些距离毕业尚遥远的,显然不可能原地肄业来上班。
再比如一位清大的物理学天才研究生,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
这很正常,“π”不是一个严苛的组织,而是网罗天才的俱乐部,大家因为共同的特性、仪式感、归属感聚集,但只有被启用后聚集在一起做具体的事情,才能称得上紧密。
研究院的声望和“π”的特殊性加在一起,也有不够用的时候。
对那位物理学天才,翟达送上祝福,并且表示如果国外遇到麻烦的事情,“π”也不是毫无触角,有情况可以随时沟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