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领导我想进步 (第2/3页)
好在研究院的强项,是学习!
碳化硅项目本就是他们从无到有完善起来的,技术标准、工艺参数、主要设备都是自主化的,甚至和翟达后世所知道的碳化硅工艺,都有许多不同。
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正确的路。
我翟达,最喜欢的就是干中学!
见众人被飞速建设的厂区震惊,翟达和小木头相视一笑,他俩有一半时间都住在东阳,每天都能从自家阳台,隔江望到这里的变化。
看那高楼平地起,看那砖瓦皆根基。
翟达拍了拍手,随后挥舞着不存在的小旗子,朗声道:“那么各位随我往里走别丢了,超级大而且还没按监控,不排除饿死在里面的可能性。”
今日就是带着研究院一行来认路的,他们会在东阳留一段时间,但六月底会回去完成所有学分达成“半年之约”,再之后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带着众人朝厂房走去,离得越近越觉得巨大,周墨仰着头道:“会长,建筑面积是多少?”
翟达:“250米×130米。”
听着没有很牛逼是么?
那换个说法:单层面积3万多平,只有三层但层高达到了8米,总建筑面积十万平。
这样式的,还有两个在建。
走入厂房后,这里已经完成了初步分区,根据工艺和技术需求,分成为净区、超净区、干燥区亦或者多标准共存。
人员动线、物流动线、安全动线.初具雏形。
整个建筑没有任何窗户,半导体工业最害怕的就是灰尘,夸张点说,进入这栋建筑里的每一缕空气,都得是净化过的,湿度和温度也都得是调过的,八米的层高也是为了吊顶空气系统能有足够的空间。
就这套空气系统,加上配套的结构辅助,一栋建筑就需要5000万以上,花的翟达肉疼,这部分可不归散装省代建管。
不过再怎么设备自主化,也不至于连这个都自己研究
他是有志,不是有病。
也许若干年后,研究院什么都能做到的时候,也可以自己搞,不过现在还是迈出第一步再说吧。
这栋唯一接近交付的厂房内,虽然还未进驻任何设备,但也颇为有模有样。
偶尔能看到一些穿着无尘服的人在可视窗后打扫,这是在做深度清洁,确保初始灰尘度足够低。
类似的工作要做许多轮。
程墨穿着无尘服,稍稍因为发型被搞乱有些分心:“会长,这里投产的话,需要多少人?”
翟达手指比划了一下:“只算这一栋厂房,根据产能饱和度,预计500-2000人不等,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生产操作人员占据70%,本科以上的普通工程师岗位15%,研究生以上的研发及高级技术人员5%,不过这部分职能由研究院负责。”
“最后是支持类岗位,比如配套的食堂、保洁、保安和文职人员,占据10%。”
程墨若有所思:“最低也要500人才能启动么起步就比鸿图的规模大多了。”
要知道时至今日,已经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以一己之力供养全研究院投入还绰绰有余的鸿图项目组也才200多人。
软件服务业和工业果然差异巨大当然鸿图自身的开源业态也使得核心程序员队伍很精简。
据程墨所知,哈城大概有近百人的应届生准备到岗碳化硅项目,只等六月毕业
哈工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