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再回东阳 (第2/3页)
设备已经和TEL的原型机没什么关系了,最多只是辅助翟达在最初琢磨了一下,自主设备中拥有多种独门技术,甚至设计思路都和市场上主流思路不同。
体积是原本的两倍,但一台顶过去五台
以原型机的售价为基准,相当于同等产能需要6500万.而翟达预计自己这套东西只需要800万左右。
这就是技术变革带来的成本碾压,远超压榨人力带来的效果。
这就是为何“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不是“管理学”。
而且这种超大腔体思路,未来在攻克“衬底生成”上游领域时,也可以产生许多借鉴,甚至工程设计的水平高一些,多搞些共用零部件,统一标准。
美滋滋。
翟达不由联想到当年苏联那一批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在有限的条件下搞出了许多牛逼东西。
尸解这么多年了,大鹅是废的没边了,但老苏联几十年前的东西,放现在也没太落伍,而且皮实耐操。
不锈钢飞机飞出2.5马赫,你别管隐不隐身,我就问你快不快?
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群人在从全局视角看待工程问题的杰作,只是他们没有一位巨匠,将其归纳成一门系统的科学,再加之后继无人,空座宝山,日渐拉胯,彻底无法再拾取前人的智慧。
紧凑而充实的工作中,时间渐渐来到了春节前不足三天。
1月11号,老师离开哈城的第七天,翟达也踏上了返程的飞机。
只是身份依然不同。
虽然毕业证、学位证书还未到手,许多考试成绩也未出炉,但基本上,他已经可以自称“本科学历”了。
带着新技术成果的喜悦,翟达回家过年也是感觉神清气爽。
中午12点,翟达和卢薇二人,抵达了连市白塔机场。
吴越今年照例会多留几日,卡点回来,不过不再会和表哥一起开车挑战腚力,而许学军则回来的更早,估计已经在自己那破工坊里了。
这两年许学军正儿八经挣了不少钱,作为越达餐饮的A级员工兼厂长,一年两百万是有的,不过老头子孑然一身,除了给女儿女婿把蓉城的房贷一次还清了,自己还是维持老样子。
推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翟达和卢薇一起走了出来。
而于晓丽带着唐小葵,在到达出口外不断挥手,有了车后,于女士也是能来接人了。
唐小葵小跑了过来,如愿以偿的被翟达举起坐在臂弯。
“哥!欢迎回来!”
翟达单手抱着唐小葵,笑呵呵掂量了一下:“不愧是小学生了,感觉脑子里有知识了,重了点。”
这丫头长得有点快大有一米七戴红领巾的趋势.
前世翟达看到过一些,还包括一米八带红领巾的男生.这代孩子长得都快
他和母亲侧身抱了抱:“老妈,我回来了。”
于女士笑道:“比电视上瘦了点。”
“电视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