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0章 :归去(加更还债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10章 :归去(加更还债二) (第2/3页)

 不过西方能如此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建去哪里都很烂,住在乡下小镇可能比住大城市舒服的多,只有穷人才挤在居民楼里。

    但对中国来说,人们还是更喜欢大都市的方便快捷,享受最好的基础建设以及医疗条件。

    “我不会武断的告诉各位‘我一定要去哪里’,而是会根据各地方的资源禀赋、政策条件做决定但大体上有三个可能性。”

    翟达伸出一根手指,而后下意识看向吴越。

    吴越大概已经脱敏了.尤其是看过《断指》后,也让翟达对这个梗有些失望。

    也许该找个新梗蛐蛐吴越了。

    “其一,沪上,国内半导体企业比较最集中的地方,产业配套多,名校云集、人才多,国际化大都市,坏处是资源倾斜需要和许多半导体企业竞争,并且成本是国内最高的地方,无论土地成本还是建设成本,其实大型工厂会选择在沪上的是少数,被扔到浦东鸟不拉屎的地方和乡下没太大区别。”

    “其二,深城,优势的点和沪上差不多,坏处也是,相对而言,政策支持力度会更大些,但我本人对那座城市了解不够,这些都是听说。”

    “其三,川渝,准确的说是蓉城与渝市二选一,优势是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将高端产业链往内陆转移,且水电资源充沛,半导体对这两样很看重,劣势是两地的工业禀赋并不算强,至少比长三角、珠三角都差得多,高技术产业工人数量不多。”

    “川渝地震带对精密设备不利,但更西北水资源匮乏,半导体需要海量供水,大概也是许多企业不选择去那的原因,不过若是配合地质考察勘探,未尝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只是会很麻烦。”

    三根手指收回,一直没反应的吴越却看了过来。

    似乎看出了翟达的犹豫。

    卢薇也转过头来,似乎在鼓励翟达。

    翟达叹了一口气:“其实还有第四个选项,先说好,这是夹杂了私心的。”

    众人竖起了耳朵。

    这次翟达没有数手指,而是双手摊开,坦诚道:

    即便有私心,也是坦坦荡荡的有私心。

    “其四,东阳。”

    原本翟达以为,此时会有人跳出来说:会长你是怎么把它和另外三并列提起的。

    但并没有。

    甚至个别几个,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吴越见翟达终于说出这两个字,心里松了一口气。

    脸上也带着憧憬和感慨,显然翟达也是找他谈过了。

    翟达向后一靠,聊起自己家乡,语气轻松了许多。

    “你们可能不熟悉,东阳海运靠近多个港口方便出海,陆运地处东部运输大动脉京沪高速核心,工业资源如水电基础完备,散装省看似没有拿得出手的明星企业,也无超一线城市,甚至有时候连省会都没有.但工业禀赋很强。”

    “工业产值常年全国第二,而第一有两个超一线城市,且散装省高新技术占比30%以上,民营占比50%以上,产业链并不弱,我们就有许多半导体的国产设备商在散装省,全省高技术产业工人数量巨大,研究院未来不只会涉及碳化硅,还可能有其他产业。”

    “我知道散装省的数据和东阳的是两码事,但若去了那里,得到的支持不能只看东阳本地的,而是整个散装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