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4章 :《自然》有几个重装合成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04章 :《自然》有几个重装合成旅 (第2/3页)

  葛巧巧点了点头,突然好奇道:“对了,咱能发论文么,我是说以研究院的名义?”

    翟达想了想:“暂时不行,发也是滞后性的。”

    论文透露的信息可比专利多多了,而且学术界的声望对企业来说,最多有点省广告费的作用。

    现阶段大可不必.

    虽然自身定位是技术人员,建立的企业也偏向技术,但翟达对传统学术界并不感兴趣。

    规矩颇多的同时,话语权也不在自家手上。

    一项技术能建立一个产业,百亿千亿的商业前景,还需要在乎你一个小小的英国杂志社?好像上了杂志三代沾光一样。

    《自然》有几个重装合成旅?

    在一个价值观上,可以奉若神明,不在一个价值观上,也可以路边一条。

    更何况研究院更直接。

    不在一个频道上。

    翟达总结道:“‘π’之前的论文悬赏依旧有效,你们若是感兴趣依旧能写能拿奖金,不过不要涉及研究院项目。”

    葛巧巧摆摆手:“哪里还有精力搞这个机会留给三级成员吧。”

    ————

    简单的吃了顿烧烤就算庆功,碳化硅项目组并未停滞,第二天就在这条注定深远的路上继续前行。

    首先就是样机需要继续反复运行,验证可靠性的同时收集数据,哪些地方不足要溯源思变,哪些地方牛逼要归因纳果。

    另外就是技术总结和工艺总结,不出意外的话第二台“微调”样机也快开始了。

    对了,还有名字,一个产品哪怕只是内部交流使用,也需要有型号名称,以免后续表述出现误区。

    大家讨论的时候五花八门的,有人说叫“π-1”,有人说叫“超能一号”,也有提议叫“硅王一号”这样抽象名字的。

    讨论后翟达采用了新人周墨的建议:最好将“路线特点”与“碾压参数”体现在名字上,方便更直观的传播信息,也方便直观的打人脸。

    最后,“电擎-15000”,命名了这款以汽车为假想应用场景的电机,前者表达路线,数字对应转速,并对以后的系列产品定了基调。

    另外,自研的碳化硅功率器件也以“碳化硅-1”命名。

    比起帅气的名字,这样直接的方式更适合toB产品,也可以趁着行业领先,把最能代表技术方向的名字抢注了。

    翟达并未有将这两项成果藏一藏的意思,实业起步本就笨重缓慢,做事要有提前量。

    有些事儿等万事俱备的时候再做,实际上已经是晚了。

    第二天,翟达就将关于“碳化硅-1”、“电擎-15000”的技术概要,和那晚拍的视频,发给了工信部的卢勤俭卢部。

    不是现在就要什么,而是通个气。

    最早项目启动时,翟达是提过一嘴的,卢部那边脑子里有印象,但也只是有印象罢了,毕竟和研究院的上一个项目对比,跨度太大了,没指望短时间能出成绩。

    针对“机械核心研究院”,工信部的关注重点还是放在“鸿图OS”上,一个季度发展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