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阳嘉 (第2/3页)
岁亲政掌权的天子!
再看看西秦走向覆灭之时,也有着层出不穷的小皇帝,奈何多有傀儡。
少见的几个颇有天赋的,也因为忍耐不足,引来了权臣的注意。
而西秦的“我蛮夷也”,可不会像中原那样守规矩。
西秦的权臣一察觉到不对劲,便将小皇帝杀害了。
这样的手段直接了当,
虽然也给权臣带去了沉重伤害,但西秦也的确因此完全失去了希望。
所以,
当看到阎太后在朝堂上爽杀,却忽略掉刘保这个关键人物时,西秦君主们便不断感慨老刘家的好运气。
难道光武那样能够得天象加持,死后还能继续咒杀子孙的能力,就要隔代显露在刘保身上了?
汉和帝却是叹息着摇了摇头。
他解释道:
“刘保驱逐阎氏而亲政,固然值得高兴。”
“但少年天子,有些问题是必然需要面对的。”
他通过别人的拥戴当上的皇帝,自然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回报。
不管是开国之君,还是后继之君,都要遵循这个道理。
君主没有臣子辅佐,名义上的权力再大,也是治理不了天下的。
眼下,
政变的发起者是宦官,
后继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率领军队赶来的臣子,
即便刘保在此期间,显示出超出年龄的稳重和智慧,也没办法更改他必须分割权力,恩赐二者的局面。
“这和我当时不同。”
和帝继续说,“我于白虎观掌权之时,窦氏的嚣张气焰,已经让他们将朝堂上许多不服的臣子清扫干净,余下者对之多有怨恨。”
所以和帝的政变,
很快便得到了臣子的欢呼,丝滑的控制住了朝堂。
而配合他的宦官,
也多是和帝自己选择信任的,对其根基生性,是有过了解的。
因此也无需多虑。
而刘保这边……
很多事情,便只能看运气去赌一把了。
谁能想到,
一个废太子的保姆,
一个宫中最低微的守门宦官,
便敢联络人手,谋划政变呢?
至于宫外的臣子?
和帝只能说:
“他们病的及时,病愈的也很及时。”
“率军赶来皇宫救驾拥君的时机,也是好到不能再好了。”
有窦氏的先例在前,
在察觉到阎氏这支小士族乍然而其,摆着暴发户的架子侵占朝堂时,
不少老臣便请了“病假”,一直待在家中。
这使得老臣的力量得以保全,更不用说,此时此刻,还多了从龙的功绩。
他们是比宦官更难根除的势力,也是刘保日后掌权的最大阻碍。
西秦先君听了,却还是摆手说,“想这么多干嘛?”
“反正你们老刘家,总比我家强点。”
现在西秦死了这么多年,新的朝代已经在西海建立,而汉室却一直延续下来。
只要刘保能够长寿一些,来日必然能得到中兴。
这难道还不让人羡慕吗?
和帝觉得也是,便也不再忧愁,只让子孙自己去安心发挥了。
人心是很奇妙的,
连带着人之后做出的事情,纵观全局的死鬼也难以预料。
他们眼下想的再多,万一日后一件都没有发生呢?
只有时间才能见证最后的结果。
不过,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裕,对今汉的未来并不抱什么期待。
他仍旧相信诸夏的天命会落到西海,成为宋国的荣光——
在刘保当上皇帝后,
他下令释放了许多因先帝与阎氏,而无辜入狱的人。
其中,便包括已经在牢里待了一年,见证大汉换了三任皇帝的宋国使者。
“也就我牢房里的老鼠,更迭的比这频率要快些了。”
有幸没有死在牢狱中的甘英赶紧踩了他一脚,让宋使感慨的话还没说完,便“哎呦哎呦”的捧着脚痛呼起来。
“闭嘴吧你!”
“因为你这三寸之舌,我可受了太多灾祸!”
宋使却笑了起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若是不进大牢里躲着,这一年三帝的动荡,你这把老骨头怕是熬不过去呢!”
幽深的牢狱水汽重,熏得人浑身难受。
可大刀片子砍下来的痛苦,也不是常人可以接受的。
为大汉发光发热这么多年,
最后死在大汉皇室的内斗中,想想也是很难受的。
甘英瞪了他一眼,脱下外袍扔到宋使脸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