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秦亡 (第2/3页)
牺牲了自己枕边的人,还有血脉上的子嗣。
但有成哀这两位重视真爱的帝王先例在,有他们治下的混乱在,他们对此也没办法指责什么。
就连早已变成死鬼,熟悉了冥土风气,并认识了好些前辈先人的郭圣通也说:
“古来争夺权位的人,能够全身而退,保留性命的有多少呢?”
“我和孩子虽被废黜,却也富贵终老,比之蜷缩在茅草房中为生计奔波忧愁的普通人,已经好上太多了!”
再落魄的权贵,那也是权贵。
及至死去,
他们的衣摆何曾沾过泥土?
他们的手心又何曾生过薄茧?
那些因为权力财富而萦绕心头眉宇的担忧惊惧,
对日日作工,时时弯腰的农夫来说,不过是无所谓、说出来就会惹来乡亲好友笑话的玩意儿。
所以,
郭圣通没有因为长子刘疆在阳世的担惊受怕,而生出多余的怨气。
她只是遵循冥土的秩序,享受着死后的平静,并等待着自己孩子的到来。
她想,
也许阴丽华死下来之后,会跟她做出一样的选择。
“能得到你们这样的评价,他这位皇帝的确是很称职的。”
上帝一一听过身边死鬼的回答,然后便笑了起来。
祂将手里的祭文抛了出去,本就是青烟化成的轻薄帛书,在空中恢复了自己先前的姿态。
“明里不奖他些什么。”
“暗里的功过也自有世人评价。”
“我就赠送他一缕清风吧!”
于是,
当带着满身疲惫攀登到泰山之顶,又坚持着举行完仪式,将浓墨写于纸上,玺印铭于末尾之处的皇帝,预备着离开这座足以览遍齐鲁群山的巍峨圣地时,
一阵清风吹过。
树叶为之发出梭梭的声音,
从他冠冕上垂落,遮挡在他眼前的宝珠也跟着摇摆。
皇帝恍惚之间,觉得自己的精气神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他又惊又疑的向着周围看去,却没能透过飘荡着的风幡,侍立在旁的封禅臣子,望见额外的人与物。
“想来是先前消耗的气血得到了恢复,山上的风水较之地面又清新许多吧。”
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信奉谶纬的姿态,以其神圣“皇帝”这一位置,强调“刘氏天命”的君王,并没有因为这既玄又冥的惊喜,而流露出过分的情绪。
毕竟在本质上,
他是个理智清醒的君主。
他不信一些东西,
他只需要别人信从那些就好。
“走吧!”
“朕的事情已经办完了!”
就此,
他返回洛阳,并在第二年的初春的时候,以六十二岁的年纪,神情平和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精心培养的太子刘庄继承了皇位,决心要在父亲的基础上,开创新的辉煌。
而一些对新君怀抱不满的人却不愿意配合他的施政。
他们私下串通起来,企图以前太子东海王刘疆的名义掀起叛乱。
为了实现自己的野望,
这些人还写信给刘疆,劝说他顺应“民心”,举起旗帜。
刘疆收到信后,只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随后向洛阳方面进行了举报。
他的臣属说:
“民心可用,为何不从呢?”
“而且这样做,难道不会伤害到山阳王吗?”
山阳王刘荆,
是写下这封密信的执笔之人,
也是当今天子的同胞兄弟。
这样的人物都愿意站到刘疆身后,支持他夺取天下,报复先帝对他的“不公正”,足以见其真诚,也足以见对方的准备。
刘疆涨红着脸告诉他,“这哪里是民心?这分明是贪图天下,意图令万民不安的私心罢了!”
“我之所以这样做,正是想保全万民!”
“你以为刚刚继位的皇帝,是愚钝迟缓之人吗?”
说罢,
刘疆命人将那发出不敬之声的臣属也捆绑起来,一同押送洛阳。
而收到举报的新帝,对刘疆的懂事很是满意。
所以,
他没有将自己的雷霆之威,降临到自己的兄长身上。
他只是以极为迅猛有力的姿态,把那些意图不轨之人抓捕治罪,处死者众,且不论地位高低、身份贵贱。
臣子因此得到了震慑。
对比起只要不触碰到底线,还会顾及人设,手段怀柔的先帝,
这位年轻的君主,要更加直接严肃。
而且观之反应,仿佛一切早有预料。
有这样的继承人,
难怪先帝在威服河北之后,再度以柔和治理起了天下,多次赦免罪犯,推恩臣子,一副没有忧虑的样子。
原来是因为知道,新帝可以握住那虽去了几根大刺,却仍旧扎手的荆棘啊!
如此看来,
东海王刘疆表现出的恭顺谦卑,也并非本性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