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519章:杞国与隋国 (第1/3页)
杞国同隋国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在近二十年前,
听说杞国复生在自己的北方,只隔着一座庞大的兴山山脉后,
隋国便怀抱着警惕,派出使者前去试探其人意图:
为什么匈奴人会自称为“夏裔”?
为什么他们会忽然从东方的草原,迁移到域外?
王智这位新时代的杞王,很是热情的招待起了隋使,并让自己那位饱读史书,通晓经典的太子出面,同隋使一叙“亲戚之谊”。
“隋国的始祖,是周天子的宗亲。”
“我杞国的始祖,是周天子的宾客。”
“如今共立于域外,延续天子分封九州,开拓万疆的使命,这难道称不上缘分吗?”
“希望两国以后能够友好相处,不要因为外人的挑拨,而损伤了你我难得的情谊。”
隋国使者看着对方搬出来的《太史公书》,又拿出当年汉皇册封王昭君为公主,令其出塞和亲的诏令,一时之间也分不清是真是假。
他只能回国向皇帝禀报。
皇帝听完之后,只对群臣说道:
“不管那复生的杞国是着实的夏裔,还是蛮夷托名伪装,左右隔着兴山群岭,难以逾越……只要守好阳关,不让他们进入我新夏之土便好。”
在那场皇室内部的动乱之后,
被卷到皇位上的,并非任何一位参赛者,而是一位旁支宗室。
他本无逐鹿之意,就连富贵也不怎么在乎,平时对与人交流一事,甚至还有些恐惧排斥。
年少失去父母后,便常居封地附近的山中,向那里的道长修玄学道,虽有宗亲王侯的身份,生活却颇为清贫。
听人说起那发生于都城德宁中的内乱时,他也不觉得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谁知道乱局搅碎了每个竞争者,以至于失去原本追随目标的臣子,只能按照血脉年纪和辈分,将他迎入德宁,摆放在了皇位上。
隋国也因此迎来了一位宅在宫里,自闭修道的皇帝。
好在,
太平道并不是一个喜欢乱搞的教派,
皇帝在被迫接过祖宗基业后,也没有昏头昏脑,将国家视为私产,夺取上下的财富,来做自己修道成仙的资粮。
他只是效仿先贤的无为垂拱,将权力交给了臣子,自己窝在宫里清修。
而如此放权不管的君主在位,本不是一件好事。
奈何隋国自有国情在此,
先前的内斗实在是让人心惧,群臣权贵那过盛的欲望,也被其搅出了几分贤者的心境。
是故在修道皇帝登基后,隋国的情况竟迎来了好转,颇有西汉建国之初,休养生息、黄老治国的气象。
在决定不管外面的杞国,一心过好自己日子这一方面,更让汉隋再添一份相似。
……
“可惜这样的情况不会长久。”
在杞国和隋国开启了交流之后,
祖陵山上,与鬼神对弈的隋太祖对此发出感慨。
身体感受到了疼痛,或者体内生机正在流逝,好好躺下不胡乱动作,的确可以缓解一下症状,但根本的问题仍旧存在。
若不进行大力整治,
只是一个早死或者晚死的区别罢了。
收拾棋子的何博就笑着说,“内乱的影响还没有消失,大乱之后令其平静恢复,是一件不错的事。”
“若上位的是一个刚猛之主,想要急切的改变国家现状,那隋国说不定就没有眼下的平和了。”
随平是开国之主,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他对那位潜心修行,效仿上帝,大搞“君主离线制”的子孙,也没有什么怨言——
他暗中观测过这位后人的举止,知道他是真心清修,并没有玩什么“四季常服不过八套”,或者“舍家离国献身寺庙”的把戏。
而且在吃穿用度上,对方由于在民间生活过,也不至于受到宫人的欺瞒,是个能算清楚账目,知道哪些事花哪些钱的正统垂拱者。
这比起上一位明明身负嫡子、太子、顺位继承等光环,却还要因为母亲的影响,折腾宗亲群臣的皇帝来说,已经很好了。
“但面对外敌,还秉持着没有作为的姿态,来日又该如何呢?”
被鬼神抓来陪他下棋的时候,
杞国已经建立了十年。
那位带着人手出走域外,占据河中部分地区的杞君王智,也已经去世了。
那位饱读史书的太子继位,并对着周边国家大力攻伐起来。
杞国在他的带领下,相继攻灭了大宛和一些部族邦国,并要求北边的康居对自己臣服纳贡。
有大宛的臣子跑过来,想要寻求南方强大的隋国支援,以恢复数百年的社稷。
有远见的臣子也劝说皇帝:
“杞国之前与我交好,是因为其立国日短,根基不稳,故而展现出柔和无害的姿态,好吸收更多雨露。”
“现在它的根基稳固,而大宛之地既利于农耕,又向来拥有良马……若再不做出反应,杞国闯入阳关的时间,也不会太远了。”
但皇帝仍旧垂拱,不想兴起太大的动作。
他只是让人继续加强阳关的防御,随后便回到后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