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5章:绥和二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75章:绥和二年 (第3/3页)

跑路之前,也不介意透点口风,告诉别人自己腿脚如此灵活的缘由。

    是以,

    知道先帝真“爽死了”的孔光,对沉迷女色这件事,的确是有了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

    本就坚持儒家礼法道德的褒成侯,只希望年轻的新帝,能够听从劝谏,吸取经验,不要走上先帝的老路。

    好在,

    就刘欣入京以后的表现看来,

    这位新帝性格柔和,与人友善,而且并不同女子过于亲近。

    这让孔光生出了额外的期待。

    也许对方会听取臣子正义的劝谏,指引大汉返回正确的轨道呢?

    虽然比不上中山王刘兴年长,还需要太后的辅佐……

    可在大汉朝,

    外戚辅政,本就是一向传统。

    孔光反对的,不过是放纵外戚,让他们变成王氏那样的毒瘤罢了。

    “只是可怜了你!”

    孔光想到失去先帝这个血亲的外甥后,地位迅速动摇起来的王氏,便对着面前的王莽唏嘘起来。

    “扶立新帝,以至于傅、丁两家兴盛起来,你的叔父兄弟,应该对你颇有怨言吧?”

    孔光是知道王莽最终选择了支持刘欣的。

    因为他将赵合德劝说先帝的话,对着孔光也说了一遍,并将这位礼法的当世代表,说的哑口无言。

    毕竟哪怕过继的儿子,也是礼法上的真儿子。

    其上供的祭品,总比兄弟给的要好。

    而孔光先前支持中山王时,列举的商朝旧例中,

    也的确存在弟弟一继位,就把死鬼老哥扔到宗庙角落里吃灰的情况。

    但孔光还是忍不住关切的说,“我听闻傅太后为人刚暴,强于权谋。”

    “如果定陶王继位,她一定会抬举自己的亲族,影响到王氏的地位。”

    这样一来,

    王氏岂能对支持刘欣的王莽没有怨言?

    可王莽摆出一副决然坚定的样子说,“我遵从礼法,为国家尽忠,怎么能把家族的利益,放在天下的前面呢?”

    “只要大汉的社稷得到延续和昌盛,我的家族又算得了什么呢!”

    孔光于是非常感动,认为王莽是个能像周公伊尹那样,辅佐新帝的贤德之臣。

    “现在皇帝秉持谦和端正,又有你这样壮年有为的臣子辅佐,想来天下很快就可以安定了!”

    王莽闻言,只是露出一个淡然的微笑。

    等回到家里,

    王莽才抚摸着胡须,思索起新的朝局来——

    王氏,

    固然是他立足之基,

    但王氏的奢侈放纵,已经是天下人所知晓的事情。

    这自然不会带来好名声。

    而年近四十,

    通过施舍钱财,运用权势,笼络了一批又一批的士子文人,为自己传播声望的王莽,已然羽翼丰满。

    他不再需要依附王氏,

    而后者低到入土的声望,只会给正被人吹捧为“罕见完人”的王莽拖后腿。

    所以,

    王莽需要王氏受到打压。

    一方面,降低王氏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这样的事情,来彰显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还有那“大义灭亲”的完美德行。

    反正有长寿的太后王政君在,

    王氏即便有所沦落,也不会低贱到哪里去。

    “而且傅氏的富贵,又会持续多久呢?”

    王莽眯着眼睛,想起傅太后的作风,并不觉得她可以一直压制自己的孙儿。

    雏鸟总有飞出巢穴的一天,

    何况登基为帝,有了鱼龙之变的刘欣?

    王莽可早就听说了,

    那位才进化为皇帝不久的定陶王,表面上对自己的祖母十分恭敬,可对祖母选定的,同样出身傅氏的妻子,并不亲近。

    如今后者成了皇后,

    也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和亲爱。

    王莽觉得,这必然是因刘欣心思深沉所致。

    虽然他在羽翼未满,而且有“孝道”压制时,不得不顺从祖母的意思。

    可不愿意同傅皇后同居一室这一点,已经显露出了他的心志,并不像面上那般柔弱!

    如今他是皇帝了,

    “皇帝”可不需要一味的遵从礼法。

    哪怕他不说,

    也会有自觉的臣子站出来,替皇帝解忧!

    王莽已经打听到了——

    做了皇帝的刘欣,开始提拔起自己做太子时的舍人董贤,时常召见他于私下议事。

    想来,

    这位就是皇帝选择的,用来传达自己心意的“传声筒”吧!

    到那个时候,

    出身外戚,跟王太皇太后亲近,却“不容私情”,并且在清流士人中具有优良名声的王莽,绝对会得到皇帝的重视,用来跟傅氏这些新外戚抗争。

    “哼!”

    “一切都如我所料!”

    “人性不过如此!”

    昏暗的室内,

    王莽难得的流露出一丝心中情绪来。

    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权势的无比渴求,还有对未来的期待。

    就像他那位老师,期待着大汉的好转一样,

    王莽也期待着新帝挥动自己的衣袖,搅动起朝堂的云雨,让他这条潜伏太久的鱼蛇,可以趁着激荡的风云,真正的翱翔起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