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0章:东西太平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70章:东西太平道 (第3/3页)

   道长便叹了一声,“你的心意我能感受到,但你的确有些可疑。”

    “如果你不能对我坦诚相待,那我只能拒绝你的请求。”

    那人没有办法,便诉说起自己的苦衷来——

    原来,

    他是出身秦廷打压的某个胡族。

    祖先为了逃避那恐怖的“诛九族”之刑,从而带着人躲入了山中。

    直到风浪渐去,

    才在几十年前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

    但由于保留着族中习俗,且相貌跟那些受到诸夏血脉注入的人,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让他们家在周边,受到了不小的排斥。

    没有什么邻里关系,

    没有什么钱财,

    身边族人更是没有一个会医术的,

    偏偏又遇上了难产的麻烦,

    这人心中实在急切,只能违背祖先的教导,来寻求太平道这个异教的帮助。

    “是这样吗?”

    道长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回想了一下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发现对方所言,的确可以与其中一些对上。

    毕竟西海这边,

    有个寡廉鲜耻、一心逐利,性情犹如中山狼一般,还屡教不改,是以被秦国君臣多次打压、抄家、流放的民族的事情,

    从新夏来的太平道,也是有所耳闻的。

    当然,

    太平道对其有所了解,起初只是为了摸一摸西海这边各种教派的底子,以便与之辩经和争夺教徒。

    后面不过是因其过分的独特,而忍不住深入探究了一下罢了。

    “那就过去吧。”道长起身,打算前来坐骑随之而去。

    道人阻拦道,“这支胡人生性无耻,实在怕有危险。”

    道长淡定的回道,“这些家伙若是能在秦廷的反复蹂躏下,还能在此地凝聚起足够的力量,那也不会活过这几年的。”

    藩镇的将军们可太缺钱用了!

    胡人,

    有钱的胡人,

    有钱还一直不听话的胡人,

    有钱、不听话还民声极差的胡人!

    那是天赐的钱袋子啊!

    拔了那群人的皮,指不定还能涨功德呢!

    已经见识过各地藩镇做派的道长,可不信对方有着跟太平道抗衡的力量。

    何况从墨家那边继承而来的武德,以及当年起义磨练出来的功夫,

    如果对方听不懂《太平经》,道长也不介意用拳脚和刀剑,跟他们论道!

    “走吧!”

    道长驱使起胯下马匹,带着几个道人,随那胡人行去一偏僻的村中。

    对方的确没有撒谎,

    他的妻子是在承受繁衍生命的苦难。

    道长便走进去,要帮人接生。

    只是当情况有所好转,孩子逐渐探头出来时,

    外面传来了熙熙攘攘的争吵声。

    在外面守卫的道人说:

    “是那胡教来闹事了。”

    “他们素来自私自利,从不同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所以也排斥外人干预他们的事。”

    “现在听说您在这边,他们的长老还放话说,宁愿这妇人跟孩子都死去,也不让异教徒弄脏了她们的身体!”

    道长听了这番话,也气得容色为怒。

    “这群胡人,真是欠杀了!”

    “仗着如今秦国动乱,朝廷懒得搭理他们,竟又飘了起来!”

    他安抚好妇人的情绪,让她安心生产,便拿着随身的九节杖,起身走了出去。

    那胡人祭祀带着几个家伙,气势汹汹的站在外面,瞪着眼睛看他。

    道长丝毫不去,只对左右道人说,“跟我上!”

    随后,太平道便摆出阵势,跟对方围殴起来。

    战斗很快结束,

    武力久经考验的太平道取得了理所当然的胜利。

    仙风道骨的道长抚去身上的尘土,“也不想想,我太平道于这乱世传道,会不通武艺?”

    身边道人还有些忧虑,“这里是胡人聚集之地,打了他们的祭祀,会不会使得当地乡民都过来攻击我们?”

    “怎么可能?”

    “蛮夷素来不通人性,用对付禽兽的手段对付他们,已经足够了。”

    而禽兽之流,

    当其首领倒下,知道了对方的武力时,可不会有多余的血勇冲上来。

    说罢,

    道长一挥衣袖,将九节杖戳在那倒地的胡人祭祀身上,镇压得他不能起身,又对着屋内的弟子道:

    “让她生!”

    来都来了,

    若不生个孩子,

    可实在白费了那匹老马的辛苦。

    那贫苦的丈夫只当看不见地上的祭祀,闷头搓手的焦急等待着消息。

    不久,

    一声啼哭响起。

    道人擦着汗出来说,“生了个女娃娃!”

    那丈夫当即欢呼一声,冲到屋里,抓着已经累得失神的妻子的手,眼睛盯着一旁的襁褓。

    “她叫……她叫玛利亚!”

    “就叫她玛利亚吧!”

    在他们所用的亚兰文里,这个名字的含义是“苦涩”。

    生长在这样的时代,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

    只有“苦涩”,

    才是这个孩子真正的身份。

    但他的妻子用仅剩的力气,轻轻的说,“……还要一个秦人的名字。”

    “我们生活在这里,给她一个这样的名字,能让她活得好一些。”

    即便父母认为孩子注定苦涩,

    可谁又不愿让孩子品尝一点甘甜呢?

    那虔诚的,重视族中传统,但偏偏找了个外人来助产的丈夫动了动嘴唇,最后闷声闷气的点了点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